Smart智富/香港平民股神曹仁超:散户让自己富起来!

文/Smart智富杂志 李挺生

香港的「平民股神」、权威投资评论家曹仁超,在今年2月21日过世,享寿68岁。本名曹志明的曹仁超为香港《信报》撰写专栏达42年,虽然《信报》是香港重要的财经媒体,可是一般非投资专业的读者,可能听都没听过这报纸,更别说一抓一大把专栏作家中的一位。那么资历貌似平凡的曹仁超,为何以「平民股神」在港澳及中国大受欢迎?

当然是因为他在投资理财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乐于分享,公开自己的操作经验与当下的部位,让许多人受益,才能有这样的名声。!曹仁超的人生起点极低,中学毕业就必须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因为想发财的愿力极强,用死缠烂打的方式得以工读生身分,挤进证券行当研究员

而当了研究员后,他又四处投稿稿费,也由于投稿的因缘结识当时在《明报》当编辑的林行止。1975年,林行止创办《信报》时,就邀请曹仁超一起创业,到了这个阶段,他才算在香港社会有立足点

他老曹(曹仁超写文章,喜欢用「我老曹」为发语词,在此借来当专有代名词)用打工存下来的港币5,000元跨入股市,经历过香港股市疯狂飙涨与无止境狂跌多次,离世时身家已经用亿元做计算单位,以他写实精彩的人生,诠释「英雄不怕出身低」这句话的真义

在他第一次被检验出胃癌后,出版《论势》、《论战》、《论性》及《非富不可-曹仁超给年轻人的投资忠告》这4本书,概括从事投资数10年的经验,算是他老曹留给世间纪念品

曹仁超第一次被市场教训是1973年石油危机恒生指数从最高1,700点跌到150点,惨烈程度更胜2015年A股夏季的急跌,初涉市场的他未能幸免。但在香港股市于1982年中英谈判关于1997年后香港的归属问题时,杀伤一大片,他看到怡和这些英资财团退出香港,李嘉诚这些华资财团接收阵地,都创造出上百倍的财富领悟和学到抄底的精神。

所以在1987年、1989年的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网通泡沫,到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他老曹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崩盘,从容抄底,或者是逐步加码港股以及香港不动产,透过数次资产分配的方式,累积出港币数亿元的财富。

虽然他老曹以研究员身分入市,但市场的教训比职业的训练更深刻,所以巴菲特(WarrenBuffett)那一派的长期持有理念,也跟技术分析一样是他批判的对象。多次在专栏里以汇丰银行、和黄实业这几家老派且经营绩效卓越的公司为例,1997年买在高点,直到2010年都无法回本。

当然,这个简单的讨论忽略价值投资派的基本论述:当价格高于价值,绩优股也会变投机股。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恐慌时,要敢于买进好公司,这跟曹仁超几次重大资产配置的决策一致,只是他用不同的讲法,避免读者陷入「长期持有」的陷阱,忽略停损的必要性。

在操作方面,他最重要的心得是:止蚀不止盈。也就是说,投资一定要设停损点,碰到了就一定要停损,这一点是跟价值投资派最大分歧。价值投资者认为,一档股票在10元可以买,那么跌到8元应该要多买,杀到5元则要尽全力买;但曹仁超观察,一般投资人碰到这种情况,必然是8元加码,最后在5元被抬出场错失后面回升到10元,甚至是涨到20元的行情。

他认为,反而应要在8元时止损,还有可能在5元抄底,或在回升到8元时再买回,赚后面那一段。赚钱的股票就不用操心,让它涨到不涨为止,不必给自己的获利设限

他老曹认为投资要趁势,股市如此,房市也是。当资金大量涌入香港房市,不要去想什么价格是合理、要如何实现住者有其屋的理想这等缪思,赶快买房比较实在。而以他最后的发文来看,他老曹还是看好中国股市的势,因为中国人想发财的意念太强,储蓄率又冠过全球,股市是不会寂寞的;另一个势是牛熊市难分,讲白了就是产业与个股的走势愈来愈分歧,让指数的参考价值降低。

如果要问,曹仁超花毕生精力撰文著书,最希望一般人得到什么?「让自己富起来!」他老曹最后著作《非富不可》早已点明这心愿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Smart自学

单身族如何打造月入4万退休金

★儿童保险不该因噎废食

★各国降息救经济 全球吹起负利率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