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别用「逻辑后果」教小孩

逻辑后果。(图/大好书屋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洪仲清专长在协助自我探索与觉察、情绪教育亲职教养咨商人际家庭沟通、压力管理等。

跟「自然后果」不同,「逻辑后果」是由人为介入,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所以这一项教养工具,常常被误用为处罚,但实际上正向教养并不鼓励处罚孩子。

可想而知,正向教养的作者,后来就不是那么建议家长使用这项教养工具。我猜,尤其是刚刚学习正向教养的家长,特别容易把这项教养工具,拿来合理化自己的处罚。虽然这是很重要的教养工具,但为了避免误用,作者提出来3R1H的原则

1/相关:逻辑后果要跟孩子的行为有关

2/尊重:逻辑后果不会责怪、羞辱孩子,或者让孩子痛苦。

3/合理:逻辑后果要家长与孩子双方都觉得合理。

4/有益:逻辑后果能鼓励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

所以作者希望家长先聚焦在「专注在解决方案上」,这是一个避免误用的好方法

我举个例子,年幼的孩子对交通安全还不熟悉,容易发生危险,相关新闻也曾被报导。这时候,「自然后果」我们无法承受,「逻辑后果」就有其必要。可以借着家庭会议,跟孩子讨论,如何安全地过马路

聚焦在解决方案上,可能跟孩子达成一个孩子也同意的共识,以后牵手才过马路(还有看红绿灯,这年幼的孩子也可以做到),不牵手就不能过马路。这个「逻辑后果」,确实符合3R1H的原则。

可是,如果孩子有一次不牵手就冲过马路,就罚孩子饭后不能吃甜点,这就违背了3R1H。这就是明显的处罚,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绪反弹。

以前跟一些才艺班的老师讨论,常会遇到一种状况,如果孩子喜欢上才艺班之后,家长就可能开始拿上才艺班来威胁孩子。像是功课没做完,就不能上才艺班。

这不只处罚了孩子,也处罚了老师,都没给予适当地尊重。硬要把不能上才艺班,当成是没写完功课的后果,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实在很牵强。孩子最后常常因此干脆放弃才艺学习,这就是家长要的吗?

我常常听到家长乱处罚一通的情形,根本风马牛不相干的事,也可以拿来处罚。而且,剥夺孩子喜欢的事,当作处罚,其实可能让孩子的良好行为也跟着减少了。我们到底是要孩子将来更有自信,还是大人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所以借机发泄情绪?

「专注于解决方案」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养工具,也可以透过「家庭会议」讨论。然后,根据共识,「达成协议,彻底执行」。透过其他教养工具合并使用,处罚的必要性就会降低。

这篇可以多看几遍,我们如果本来常处罚孩子,也可以渐进式地用3R1H的原则,转化我们的教养作为。譬如,如果要处罚,可以先思考有没有益处,然后,再考量合理性问题,依此类推。最后,当3R1H都符合了,可能就不是处罚了。

我常为了一下子让家长抓到重点我会这么说:「要处罚孩子之前,先跟孩子讨论,他希望怎么被处罚,对他有帮助?」

我不是鼓励处罚,而是当家长一下子转不过来的时候,这个问句可以帮一点忙。尤其是孩子自己说出口的处罚,他在执行的时候也会比较甘愿一点,特别是青少年

我常会遇到当事人严重自责,或者无意识自我处罚的情形,所以我很清楚小时候常被处罚,对一个人的伤害。很多严格处罚孩子的家长,自己也是被严格处罚长大的,只是每个人觉察程度不同,家长不一定能意识到这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真心希望我们多用3R1H检视我们的教养,让孩子活在爱里,而不是什么时候又要被处罚的恐惧里。祝福您!

热门点阅》►先连结情感,再纠正行为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图文获作者、大好书屋授权,转载自「洪仲清临床心理师」脸书。以上言论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责任编辑:蔡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