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教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几种方式
●洪仲清/国立台湾大学心理系、心理所临床组毕业,领有临床心理师合格证书。「洪仲清临床心理师」的脸书粉丝专页,目前人数已突破30万。常有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网友在此留言、讨论,学习面对情绪,学习觉察自己与原生家庭间的课题,学习在沟通中倾听、在忙碌的生活中静心,以及如何宽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我们最常使用言教,但言教跟身教不见得一致。因为身教是由父母执行,而父母常觉得要求孩子比较容易,但要求自己的动机比较薄弱。所以常有一种状况,是父母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孩子要做到。
先不论对错,单纯从效果来说,身教不足,只有言教,没说服力,效果不好。效果不好,父母就会容易在使用言教的时候,搭配高压管教,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可能因此产生其他困难。
而实践牵涉内化,那是让我们的教导能由孩子自发性地长久持续的重要步骤。相对不好实施,也容易被忽略。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方式不只这三种,还有阅读、同侪模仿、环境教育,或者直接请别人来教,但主要以这三种最常跟家长讨论到。以下分别讨论这三种方法,这也不仅仅是谈亲子关系,还可以思索如何在其他关系中,传达我们的意见,彼此调整求和谐共好。
言教
言教最重视清楚具体,而且要考量孩子的理解力、能力要求。所以这牵涉到家长在传递讯息的时候,有没有能力抓重点,让概念可操作化,敏感于孩子对于父母言语的吸收程度…
像是听到一位老人家对孩子说:「要听话,知不知道?」
要听什么话呢?听话之后,又要如何执行呢?执行之后,什么程度可以喊停呢?
(这种情况下,孩子纵然回应「知道」,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也不用预期孩子真的会听话。这只是一种大人求心安的互动方式,孩子也只是揣摩大人期待,说出大人想听的话而已。「听话」的范围,实在太广了,连大人自己都很难做到事事听另一个人的话吧!)
假设所谓「听话」,是指玩具拿出来玩,要自己收好。那大人先要衡量,孩子有能力做得到吗?如果孩子做不到,大人有时间在一旁督促教导孩子吗?以及愿意花多少情绪成本?
所以,大人首先要对自己说出口的话负责任。如果大人要求的事,孩子本来就做不到,那在孩子无法执行的情况下,给予指责,这真的有教育意义吗?
譬如说,要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大人要求孩子「听话」之后,就要自动自发知道这是指要把玩具收好,这是不容易的事。进一步来说,即使大人具体要求孩子要把玩具收好,常常也要大人提醒好几次,甚至要大人协助,这都是正常的情况。
大人常常不小心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对儿童发展没有概念,标准期待过高。因此过于严厉,频用处罚,花了不少情绪成本,也难看到效果。
有时候大人使用的语词过于抽象,孩子根本就不了解。像是要幼儿园的孩子为自己「负责任」,还不如直接聚焦在行为层次,「现在把这两件玩具放到角落的整理箱!」
所以单纯探讨言教,不是临时想到什么,再要求孩子就可以。不少先期准备大人要做好,言教才会有良好收效。
身教
大人用更强烈的生气,制止孩子生气;大人用难听的话,叫孩子讲话要注意礼貌;大人不喜欢孩子插嘴,却常打断孩子说话;孩子在学校打人,大人知道了,等孩子回家之后打孩子,要孩子不可以在学校打人…。这些违反身教的教养作为,至今依然常见。
我也遇过一位先生对太太的言行不是那么尊重。却很在意孩子要对妈妈「孝顺」。自己没办法做好榜样,给不出尊重,却又要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
跟家长讨论身教的时候,很容易会有那种「大人比孩子难教」的感觉。有些大人会觉得不太高兴,好像自己被指责了。其实,大人如果能够将心比心,孩子被指责的感觉,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那也许以后跟孩子互动,就能多一些慈爱。
不是只有在孩子面前戴上「父母」面具的时候,才要做好身教。而是平时生活中,父母的言行随时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会自然想要像大人一样,所以会模仿是很正常的事。
因此大部分跟孩子讨论出来的协议,大人都要先衡量自己能不能做到。虽然这样是累了点,可是这也是大人修身养性的好机会。
(会不会有大人发觉,其实用这套身教的标准,要求孩子的频率就会明显降低了?!)
另外还有一点,有些身教看得见,有些身教则不一定那么明显,牵涉到内在的心理历程,需要辅以言语讨论。像是大人也会不想做某些事,这时大人是如何克服惰性,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么样?都可以跟孩子分享。
实践
也可以说成是「做中学」,一个行为需要练习,才会稳固,也才会知道难处。不管是收玩具、学着用适当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试着听完对方的话之后再表达、克服自己的拖延惰性…,这些都要有情境可以练习,而这些情境,有些要由父母营造与提供。
在适当的情境,表现适当的行为,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励。那么,经过多次以后,孩子慢慢就能够自律。
相对地,当孩子没办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得要让孩子自己承受他所能承受的后果。像是孩子的功课忘了带回家,那隔天他就得要自己对老师说明,或者赶快利用时间补写,家长要忍住想代劳的冲动,孩子才能为自己负责。
孩子有办法处理自己的困境,大人要记得给予肯定,因为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生活中有各种让孩子实践的机会,父母的心思能跟上,才不会让自己的言教,变成纸上谈兵。有些行为要由父母带着做,这部分要使用身教,孩子才会渐进式地全盘掌握!
孩子在实践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同时,其实父母也在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修正。所以教养常是共同成长,亲子双方常常是携手并进,而非单方面的要求。
也就是,教孩子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就是父母也正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正是父母这种角色,特别奇妙的地方!
热门推荐》►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会影响他一生►为什么要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任?
►看更多【洪仲清】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