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分级计价 蛋农称有困难 学者:产业要升级 就得去做

鸡蛋分级计价,蛋农坦言恐有困难。(本报资料照片)

缺蛋危机未解,本周蛋价虽未调涨,但传出产地价每斤飙破62元。学者建议,应重启2013年胎死腹中的「鸡蛋分级计价制度」,以利产销调节,即便鸡蛋规格和品质标准订定有困难,但产业要提升,还是必须要做。

中华民国蛋价委员会执行长陈进丁表示,目前全台产蛋率仍严重不足,进口鸡蛋无法解决餐饮业务端的蛋荒,导致黑市猖獗,传出鸡蛋产地价已超过62元。

为提升鸡蛋品质与利于产销调节,农委会于2013年12月启动国内鸡蛋分级计价制度,却因传统包销制度导致无疾而终。

逢甲大学国贸系教授杨明宪表示,分级计价制度确实应该彻底执行,好的品质要有好的价格,品质欠佳的也不能鱼目混珠进入市场,政府可以提供分级标准,让蛋商蛋农来参考。

杨明宪并指出,包含纸盘装蛋的方式也要推动,先进欧美国家与邻近亚洲地区日本、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等,改采用纸盘(箱)承载,但国内鸡蛋现行产销,绝大多数仍以塑胶蛋箱运销为大宗,成为生物安全防范的高风险载具,「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工作,但产业要提升就得做。」

有蛋农表示,目前国内蛋鸡场还是传统开放式为主,一方面很难防范禽流感,蛋箱进场也未全数落实清洗消毒,箱蛋的散装鸡蛋也都没有分级,分级标准不只难订定,每个通路要求的鸡蛋规格也不同,确实有困难。

农委会畜牧处副处长江文全表示,鸡蛋分级计价制度受限于传统包销制度而窒碍难行,但近几年逐颗喷印与洗选比例提高,对往后推行分级计价也有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