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運動防肌少 掌握333原則
家中长辈出现行动能力变差,可能是肌少症的征兆。图/123RF
职能治疗师黄上育。记者叶信菉/摄影
随年龄增长,肌肉也会慢慢流失,让行动变得缓慢、四肢无力。根据统计,国人罹患肌少症的盛行率高达10%,但多数民众不知道肌肉量减少会导致身体机能表现不佳,以为是老化的一种表现。黄上育表示,当走路迟缓、握力下降、行动吃力、反复跌倒、体重减轻,就要小心肌少症是否悄悄上身。
不当减重 肌少症年轻化
现代人久坐不动、饮食精致,甚至采不当的减重方式,肌少症有年轻化趋势。黄上育建议,从年轻就该锻炼肌力,为老后预存健康力。如何自我检测是否患有肌少症?最简单方式是拿皮尺测量小腿最宽位置,50岁以上男性若小腿围小于34公分、女性小于33公分,表示肌肉量可能不足,可就医透过精密仪器进行评估。
黄上育强调,只要多注重营养均衡、养成规律运动,绝大多数的肌少症都可以逆转,但如果罹患容易引起肌少症的病症,例如内分泌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等,一定要先控制好疾病,才能达到预防或逆转肌少症,还有搭配良好的睡眠,有机会恢复到过去的状况。
如何改善肌少症?黄上育指出,可以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加上运动来增肌。建议多选择吃鸡蛋、牛奶、鸡肉、鱼等蛋白质食物,千万不要以为白饭配酱菜的「粗茶淡饭」习惯有助于养生,愈清淡愈会营养不良;也要多摄取钙质、维生素D食物,调节骨骼生长,维持好体力。
在家运动 可做核心训练
在运动方面,应符合「333」原则: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超过30分钟、心跳达到每分钟130下;若可以挑战提升为「533」,每周运动五次或每周15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更好。常见的棒式、侧棒式、深蹲、弓箭步、登阶都是很好的全身肌肉训练,在家也可以准备简单的阻力带或哑铃,做核心和四肢的刺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