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长荣航喊话 政策牛肉在哪里?
图、文/今周刊
近来不少台湾航空公司大手笔购机,显得生机勃发,但航空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仍有不少关卡,已经不是单一航空公司能解决;《今周刊》专访长荣航空总经理郑传义,为台湾航空业把一把脉。
2016年正式拉开序幕,回顾15年,当科技业界陷入红色供应链危机时,航太产业却是动作频频,航太产业大老们高喊:「航太为产业升级之母」。制造面有汉翔领头整合航太供应链,运输面则有复兴航空、长荣航空先后大手笔购买客机;而桃园机场整修10个月的北跑道,也终于在去年12月24日提前启用,大大解除「塞机」之苦。
在台湾航空业显得生机勃发之际,《今周刊》专访长荣航空总经理郑传义,针对桃园机场、两岸中转(中途地点转机)、聘雇限制等提出观察与建言。他直言:台湾航空业的竞争对手是韩国、日本及新加坡,以前都靠业者自立自强,但国际竞争进入肉搏战,更需政府助一臂之力。(一家3厨师 把机上餐变好吃大事业)
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估,15年全球航空旅客突破35亿人次;在未来20年内,也就是2034年时,航空旅客将倍增至70亿人次,且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带动下,未来亚太地区占全球客运量的比率将增至42%。
「台湾才2300万人口,却有这么多家航空公司,内需不足,一定要仰赖全球转运市场。」郑传义指出,为此,长荣航空在13年加入星空联盟,又在15年一口气花了80亿美元(约合新台币2600亿元),添购26架新机,预计在22年交机完毕。(6大关键 为电子股暖身续添柴火)
郑传义强调,台湾坐落东亚区块的绝佳地理位置,除了是两岸中转的最佳地点,5小时内航程即可抵达东南亚主要城市,亦是东南亚航空公司飞往北美的理想中转点。
但东南亚转运北美的竞争对手众多,台北、香港、首尔、东京都是中转点,未来北京也势必加入战局。他话锋一转,直指桃园机场的作业机坪、过夜机坪、跑道容量及航厦运能不足,导致飞机起降受限,甚至让长荣航空从22年起的购机计划皆因此暂时搁置,「至关重要的第3跑道,依桃机规画要2030年才能完工,从现在起的15年内,却未见其他跑道容量提升计划,叫业者要怎么争取转运市场?」
事实上,桃园机场与各航空公司都有共识,机场每年运能至少要从目前的3000万人次,提升到1亿人次,台湾才有资格争取亚太营运枢纽的地位;而桃园机场也已提出第3、第4航厦,以及第3跑道的增建计划,但对航空业者来说,实是缓不济急。
郑传义说,「第3跑道预定地选在桃园机场北边,还要经过漫长的土地征收与环境评估流程;而南边现有一座废弃的海军基地军用机场,跑道长度足够,政府为什么不用?」(一场提心吊胆的登陆过程:NASA的危机处理学)
但据了解,在桃园航空城的讨论中,桃园市长郑文灿曾明确表态,若第3跑道移向原海军基地,则飞航管制区将朝桃园都会区移动,影响范围广大,可能不适合。
对所有航空公司来说,所属国家的主要机场就像是飞机的家,「眼看长荣、华航、兴航、远航都在扩编机队,桃机要怎么应付未来国内航空公司的成长?政府一定要出力协助。」郑传义建议,短期内桃园机场可在现有范围内增建作业机坪,长期则是加速扩建航厦与第3跑道进度,「航班时刻资源是综合性指标,跑道、航厦、机坪容量皆须同时配合,缺一不可,交通部应出面与民航局、桃园机场协调航班时刻资源,才能满足业者需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