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是动词非名词

随着2016年大选来临,两岸关系政策何去何从?不论之前中国国民党柱姊以前进观点提出「一中同表」,或民进党小英以糢糊思维论述的「维持现状」,让被尘封的九二共识定义意涵,因选举再度受重视,成为角逐国家领导者蓝绿政党参选人无法回避,必须说清楚、讲明白之议题

回顾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走过1949到1979「誓不两立的梦魇期」;随着1979大陆改革开放,从面对1979到1988「挥手示意的初探期」;至尝试1988到1992「人道关怀的接触期」之后,因应两岸互动往来日益密切实际需要下,1992透过海基会海协会咨商谈判形成九二共识,作为两岸扩大交流合作基础

两岸关系在此基础下,历经1992到2000「互动往来的混沌期」,进入2000到2008「三通试点的催化期」,60余年岁月籓离,终于在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后,配合开锁治国政策,迈向2008之后「交流合作的融合期」,开拓两岸关系新局

2008年5月后,两岸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签署23项协议与取得2项共识。尤其2010年6月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更是两岸排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等政治敏感语言下,以经济议题为定位,秉持对等、尊重、互惠、比例原则,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建立交流合作制度。

虽然ECFA带来的经济实质效益,尚待两岸设置的经济合作会议作为平台,扩大后续相关议题咨商谈判;但不可否认,随着两岸经济关系「由少而频、由疏而密、由狭而广、由浅而深。」可预见未来将会因各自利益与期待,逐渐迈向深水区或艰难期,必须在九二共识下,依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模式推动,俾行稳致远。

另一方面,两岸经济都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后,国际经济动荡不安带来的升级转型压力,更需以九二共识为基础,针对排除货品贸易关税壁垒、降低服务贸易领域限制、落实投资保障、解决争端机制等领域,咨商谈判,借以加速两岸投资自由化、贸易便捷化,以共同迎接全球化潮流区域化发展挑战

很显然地,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是具有实质的「动词」,而非形式之「名词」。诚如已逝的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最真实的叙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亦即对于一个中国定义,两岸虽未取得共识,但同意双方有解释一个中国意涵的认知,其目的在搁置政治主权争议,先就经济、贸易、交通、文化、艺术体育等,对于两岸互动往来有正面效益的议题咨商谈判,谋求共创双赢

坦然言之,两岸经济互补互利是促进政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论2016是否再度政党轮替,然而必须面对的是,两岸关系若未更进一步突破,在短期内将无法摆脱「经济整合易、政治融合难」格局。凡此种种,端赖能够在九二共识下秉持对等尊重原则,以智慧化解歧见,让未来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

作者为现代财经基金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