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特价就狂囤货?甩开「杂物盲」 为自己留下真正需要的事物

▲(图/Pinterest)

前些日子,因为近藤麻理惠所提出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使得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透过断舍物欲或是整理旧物开始,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乍听之下,好像有点不可置信,但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攸关心理感受的攻防战原理在于透过完成日常小事,会让人们产生满足的成就感,进而拥有力量去实践更巨大的计划。

不过,「整理」这两个字虽然听来容易,但实际要执行却总是困难重重。你一定曾有过类似的经验,当好不容易腾出一个空档决定要来整理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但会陷入「可能还用得到」丢与不丢的挣扎,还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旧物勾起回忆,全部拿出来回味一番后,又再度舍不得地放回原位

在《这样开始也不错,摆脱束缚的一年》这本书就提出了几个有趣的理论,来说明为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整理」为什么是件难事

禀赋效应

▲(图/Pinterest)

禀赋效应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意思是当某一样东西变成自己的所属物时,会变得格外珍惜,简单来说可以用「敝帚自珍」这个成语形容。特别是他人赠送的礼物,碍于人情,我们经常不舍得将之丢弃,柜子里就这样多了一个相框、两个音乐盒、三只马克杯

想要避免这种效应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收礼、获得免费赠品时,先问问自己:「我到底需要这个吗?我真的喜欢他吗?」如果犹豫了一下,那可能代表你不一定真的需要这项物品,就算现在拿了,日后也很有可能塞在柜子底层,变成杂物中的一员。

陈年效应

▲(图/Pinterest)

陈年效应也是个有趣的行为,经常发生在无意识的作为之中,好似放越久、越值钱、越无法割舍。原因在人类是有情感动物,一旦我们对于某项物品产生了感情,想要丢弃它就更加困难,如某次比赛冠军得到的奖品,就算用不到,也会觉得有意义而「收藏」在家中,一晃眼就是十年,尽管过程中也曾想过要处理掉,但最后还是暂且留着,下次再说。

或许这些东西曾在你的生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如今已不复以往,我们可以选择好好和它道别,替它们安放到更适合的地方。假使照片书信画作你真的舍不得丢,也可以将它们扫描存放在电脑中,透过不同的方式永久保存下来。

杂物盲

▲(图/Pinterest)

还有一种「杂物盲」指的是,一个人从不认为自己的物品是杂物,总是觉得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会派上用场,而不断购入补给品,以确保库存的充足。对于这类的「杂物盲」来说,是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囤积行为,因此经常会困惑,为什么别人老是觉得自己的用品过多?

事实上身处在便利生活的我们,根本无需担心东西不够用,如果你是属于杂物盲,请时刻提醒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再买,反正到时还是买得到」。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这次的活动是破天荒的优惠价,理当多囤货一些比较划算,不过难道下次就不会再特价了吗?说不定下次的价格还更破盘也说不定!真的无需急于一时,大量采购。

犒赏的代价

▲(图/Pinterest)

很多人习惯情绪低落时,使用物质上的需求来犒赏自己,但仔细回想在每回吃完高卡路里的甜食、尽情喝酒狂欢或大肆购买昂贵的奢侈品后,撇除当下所带来的短暂满足,随之而来的通常都是更多的罪恶感与悔恨。

就像是我们经常兴致一来就购买食谱运动器材、生活小物,这些物品在购买的那刻拥有美好的许诺,但大部分的时候,随着热度结束,这些又全都沦为有罪恶感的杂物了。所以说如果不想要活在这种后悔之中,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冲动型购物,一旦买了,就一定要维持毅力好好使用!

▲(图/亲子天下

在《这样开始也不错,摆脱束缚的一年》这本书当中描写了许多生活化情境,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试着一点一滴改变,当开始建立内在的秩序时,会发现想要成就一件大事似乎也没有那么困难了。

世界上很多烦忧的问题,我们可能不能直接帮上忙,但整理自己的生活,只需要花费一点心力就能办到。年节将至,在新的一年之初,也试着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吧!

延伸阅读:

摆脱庸庸碌碌的毛躁:有点经济基础的你,可以为日常营造惬意的「生活感」

从断舍离中创造质感生活:让家不只是一个房子,在新年帮「自己的小窝」迎来新气象吧!

※本文由女子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