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耐震安检成效不彰 完成率不到5%

▲老旧建筑。(示意图记者李毓康摄)记者叶佳华台北报导

营建署在2016年台南0206地震之后,推出「补助老旧住宅耐震安检」措施,并从2017年5月起受理申请补助,但根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为止,全台办理结构安全性能「初步评估」仅受理1508件,其中完成初评仅607件,若对照先前内政部计划2017年核准补助户数,全台初评1万2950件、详评249件的规模来看,完成率仅约4.69%。

根据营建署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为止,全台申请耐震安检初步评估件数1508件,其中台北市172件、新北市712件、桃园市255件、台中市38件、台南市50件、高雄市55件,而完成初步评估件数全台仅有607件。至于详评申请,全台仅申请14件,完成详评仅有台北市2件。

台北市老屋改建发展协会理事长胡伟良表示,现在的情况是,有经济能力、受过教育的人早就已经搬离老屋,而目前正居住在老旧房屋甚至是危屋的人,大多是弱势族群,「就算鉴定结果出来是危险的,他们又没有能力搬离,就算要卖(房),房子也没有价值了,那他为什么要做(耐震安检呢)?」

在1999年921大地震后,立法院修订通过《建筑物耐震设计规范》,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提高设计标准,设计地震力系数从0.23g调整至0.33g。胡伟良直言,若将921大地震之前所盖的4、5层楼老旧房屋拿去做鉴定的话,「几乎99%都过不了关」,「所以屋主拿去做安检也是多此一举,等于被贴了危屋标签,让你知道你的房子更不值钱,那为什么要做?」站在第一线、协助民众进行房屋检查木土结构技师陈冠铭则指出,由于评估结果资料仍是保密,该检查对于屋主了解自宅结构是否安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实际操作之后,要屋主花钱去做房屋「身体检查」,费用动辄10、20万元,「这还不包括补强费用喔,以台北市一户造价1000万估算,要提升房屋结构安全基本都要花10%,等于要花100万,屋主当然抗拒。」

陈冠铭也补充,目前法规规范对于房屋补强来说,也出现一大困难,他指出,结构技师的责任就是要把房屋结构耐震能力补强到现有的房屋耐震标准,但屋龄30年的老屋相当于人类60、70岁年纪,补强作业就像是要把高龄70岁的老人家变成18岁一样,「所以这样的事情,补强成本就很高,因此成案机会就变低了。」

建议政府对于房屋补强应该要放宽标准,也就是采取「阶段性补强」,比如说目前的老宅只可抵抗二、三级地震,透过结构技师的补强,提升到可抵抗四、五级地震,一来花费少、屋主比较能接受,也能提升安全功效,二来结构技师也不用承受「一定要补到无敌壮」的压力,如此才能创造双赢

▼结构技师认为,政府应先采取「阶段性补强」,提升房屋结构安全。(图/记者张一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