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国会大党不过半,才是最好的选择
文/雷倩
11月进入尾声,台湾的大选开始白热化。不分区人选公布之后,媒体与舆论对两大政党名单中的政治算计已有长篇累牍的讨论,不差一篇文章一个观点。但我们换个角度问:今年的选举怎么了?台湾的民主怎么了?
台湾民主的进程中,总统改为直接民选是重要的里程碑。它代表的意义是选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最佳利益考量,对国家领导者是谁做出「资讯充足的决定」(informed decision)。今年,遥遥领先的蔡英文躲在忙碌的选战「行程」背后,放弃了领袖和人民沟通未来愿景的义务;行伍杂遝的朱立伦受到阵营内各种势力的拉扯,至今逃离不了父子骑驴的困境、更没有拉起理想的大旗。以致于距总统投票日不到50天,至今没有一次完整的总统辩论,这是值得骄傲的民主吗?在所谓政党运作的精算底下,如何造势乘势,天王何时合体最能拉抬选情,成为选举焦点。久而久之,聪明人的台湾选民被政党的选战逻辑所洗脑:谈议题没有用、原则信念没有用,选上最重要啦!在这套战争逻辑指导之下,为求胜选可以利益交换、可以招降纳叛、可以诈术欺敌、可以言论霸凌、可以贿选买票!
台湾现行的政治体制,在行政权是「一把定输赢」、赢者全拿,一人选上总统,便立即主导整个政府的运作与方向。制度设计上应该代表人民监督行政权的立法权,却在人民对民意代表的高度不信任中,沦为政党意旨的延伸。以立法院为例,不但平时借由强力的党团运作或法制化的朝野协商,弱化个别立委行使职权的能力,执政党的立委更陷入必须政策护航,否则就是不听话或不团结(下次就不提名你)的困境。
而且,台湾的两大政党都已经执政过,也都有可能再度执政。过去在立法院的议事与朝野协商可以看出一种「大党逻辑」:反正两党都可能执政,所以对选票有助益或能拿来作政绩宣传的事,都会快快通过甚至加码。真正节制政府权力、匡正政府组织或职权行使的事,执政党拖延不说,预备下回夺取政权的在野党也可能假打假骂配合拖延。
执政党与准备执政的在野党权力合流的另一个证据,就是提名人选。仅拿新竹一地为例:新竹市国民党未提名笃定当选的连任立委吕学樟,而将选区让给民进党的柯建铭,财力雄厚的他几乎包下当地所有的看板和公车。新竹县国民党提名了前民进党的林为洲,民进党支持前国民党的郑永金,再加上前国民党立委、现任民国党主席的徐欣莹(现已退出,改担任亲民党副总统候选人)。如此错乱的提名法,问问新竹人,那个政党代表什么理念,谁能答得出来?
过去政党轮替的经验教导了我们,当执政者运用高度集中的权力任意而行,小老百姓无法寄望目前由大党掌控的立法院产生制衡,而是得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可能稍加抵挡。而且一旦法案通过,纵使因应民意而再度修法救济,漫长的过程中产生的伤害仍难以弥补。
国会是宪政机关,它的改革无法由外部进行,而且必须前仆后继才有成功的可能!笔者当年与丁守中、吴志扬、高思博等委员曾经提出一系列国会改革法案,也经由党团建立了重大人事与议案的审查制度;但后来政党运作的海浪,轻易冲掉当年沙滩上的足迹,有些名存实亡、有些只留在立法院公报与少数新闻记录里。
每一次选举,套用李远哲的名言,都是台湾向上跃升或向下沈沦的关键。若想让立法权正当行使,能有效监督行政权并捍卫百姓权益,首先必须恢复民主选举时政党的价值认同功能:由政党揭橥政党理念,提出代表理念的参政同志、在议题与人选上争取选民认同;而选民在充分理解政党、政纲议题、与政党提名人的基础下,做出最符合自身理念的最好选择;最后经由个别选择的加总,达至全体的最佳选择。民主政治的确是政党政治。当现阶段大党仍无法或无意朝「负责任的政党政治」迈进时,让两个可能执政的大党在国会都不过半,支持其他愿意如此努力,将自己的主张谦卑放在选民面前的政党,恐怕是对台湾民主仍怀抱希望的人们最好的选择!
●作者雷倩,台大外文系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博士,东森电视公司董事、国票金控独立董事。以上言论为个人立场,与公司无关。88论坛欢迎云友更多参与,也欢迎网友发表高见,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