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性别友善厕所真对性别友善吗?

▲成功大学也推行「性别友善厕所」。(图/成功大学提供)

文/雷倩

朋友的脸书贴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新整建的「无性别厕所」。照片里的厕所门口挂着一男一女的标志,里面一边是五个有门的厕间,另一边是三个洗手槽。据笔者所知,世新大学、成大亦有类似的设置。这类的厕所在国外称为无性别(unisex)、多性别(all gender)、或中性(gender neutral)公厕,而在行政院及各级政府公文书里面,它们被赋予了一个美丽名称「性别友善厕所」。

台湾主张「性别友善厕所」最常举的理由有二:一是父亲带着幼女不方便进男厕、母亲带着幼子不方便进女厕、或长者必须有人陪同如厕。这一点我非常同意,如果能像身障厕所一样,广设亲子厕所或其他特殊需求厕所,可以保障使用者之尊严。二是公共设施男女厕所比例失当,绝少公共场合能做到应为1:2的男女公厕比。但解决之道应是增设女厕以符合使用比例,或如大型表演场所,在特殊情况时管控男厕改由女性使用。既然上述理由的合理解决都不是强迫男女两性同时使用多隔间公厕,那么,目前大学里主动设置男女多间混用型「无性别厕所」的作法,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相信这样的厕所是「性别友善」,而且代表进步观念?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厘清男女多间混用型公厕究竟如何「性别友善」?

根据内政部建筑研究所之调查,男女多间混用型公厕设计上有许多应特殊注意事项,例如:降低隔版以避免偷窥,厕所单间内置洗手台以避免共同空间使用之尴尬,播放音乐或流水声以避免如厕尴尬等;可见,男女多人混用型公厕对无论男性或女性的使用者而言,有许多隐含的尴尬与不便,何「友善」之有?

事实上,国外无性别或多性别厕所多半是单间,其目的在增加使用弹性;少数地方多间式男女混用则是为了突显特定性别认同考量,主张让不愿去男厕的男性或不愿去女厕的女性,有比较「友善」的另一种选择;最极端者如休士顿,甚至一度容许男性依「自我性别认同」而可以进入女厕,后来经市民「保护女性如厕安全」公投才否决取消。除此之外,实在没有理由说男女多间混用型公厕是「性别友善」。

其次,我们要问,谁同意设置男女多间混用型公厕是可接受甚或进步的?

我们周遭国家的经验显示,从男女混用公共厕所到男厕女厕分开、隐私保障增高,是国家发展的进步指标。一个国家的公厕不只是文明的象征,更是妇幼安全的防线;男女多间混用式公厕,最低限度需妥适处理各种安全与隐私的考量。即便是欧美国家,也是经过长期、大规模的社会讨论,近几年才开始有极少数「无性别厕所」的设立。

大安区公所六星级「性别友善厕所」。(图/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湾在没有经过社会讨论下,行政院性别平等处即自行发动公共场所要设置「性别友善厕所」,以其行政位阶要求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及营建署规划,该二单位研议发文中华民国全国建筑师公会、6直辖市政府、台湾14县市政府及福建省连江县金门县政府参照。其中一些县市(如台北市)更已经要求各级学校「检视校园环境及厕所标示,以符合多元性别之需求」。

别的不说,光就学校公厕而言,有人问过家长:您们放心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学校里最私密的厕所空间是男女多人混用的吗?在家长担心校园安全的此时,政府有何正当性向特定意识型态低头,强将学校的公厕型塑为「政策样版」?

多元与友善是美好的价值,但在台湾却被少数的权力拥有者扭曲;在有意误导的美丽包装下,许多事已经在全民未知未觉中悄然改变!笔者完全赞成在公共场合增加单间式的特殊需求厕所,帮助亲子、需协助的长辈、以及有特殊性别取向的人,能有尊严的使用公共设施。但我反对政府在未经社会讨论下,运用公权力引导台湾的各级学校,建置男女多间混用式公厕;更反对少数特定人将这种激进作法,包装为进步价值来蒙蔽台湾的善良百姓!

●作者雷倩,台大外文系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博士东森电视公司董事国票金控独立董事。以上言论为个人立场,与公司无关。88论坛欢迎云友更多参与,也欢迎网友发表高见,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