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丑》他比我们更娴熟甚么是人性
如果希斯‧莱杰是演出疯狂的杀手,那么瓦昆·菲尼克斯就是一身伤后、解放心灵的抑郁老实人。是吃了苦头也会焖在心底、敏感而对生活失去主控感,由瓦昆饰演的「亚瑟‧佛莱克」小丑不是坏人、也不是利益纠葛而伤人的人。他只是解放了心灵,抛弃存在感的边缘人。
亚瑟总说,母亲潘妮要他成为一个把笑容带给人们的人。于是乎,亚瑟情愿压抑自己、那怕是容忍他人的攻击与嘲笑,也尽可能不要发泄甚至是动怒。于是他的人生里,不是跑开就是逃避。现实中,会对母亲百依百顺的人不多见了,却也不难想像他的成长过程中受过多少苦。
如果亚瑟一直忍受委屈的生活,没有接触蓝道递给他的那把枪,他会永远就只是原貌。但迫于自卫,最后杀害了三个人,从而也认清了某些现实──他一直都自认为是毫无存在感的人──存在感并非指有没有活着,或是有没有朋友,而是亚瑟自身与其作为是否对其他人有影响与改变,就如同少年PI一样,PI因为要让老虎活下去,所以有一份存在感依附在他身上。亚瑟身边唯一让他能感受存在感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朋友,而是依赖着他活着的母亲。如同我们在学校毕业十年二十年后,在翻阅毕业纪念册,或同学会讨论时会说:「某某人好没有存在感,我都忘了有他。」
▲《小丑》这部电影在刻划人性上非常痛苦,不是爽片也不是甚么反英雄电影,它纯粹就是一部剧情电影。(图/华纳兄弟提供)
亚瑟开枪射杀了三个韦恩企业员工后,透过死亡找到了自己之于他人的存在感。就如同交往初期,恋人们的摩擦总是不断,那是磨合期,也是探究彼此存在感的阶段。如果他找到了存在感,却决定抛弃这份存在感呢?亚瑟在知悉自己其实是收养、被长期虐待的孩子之后,便用枕头焖死了自己的母亲。弑母之后,他毫无牵挂,连唯一增添存在感的亲人都被亲手抹去,他的思绪走向了虚无主义,从而也不再去忍受或是接纳甚么,而是放开胸怀地做自己。他杀了自己的母亲,杀了原本拿枪给他的同仁蓝道,甚至杀了企图找他上节目找笑点的莫瑞·法兰克林。
亚瑟想成为一个喜剧演员,而登上的舞台与观众是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甚至反社会的人们。杀了三个韦恩企业员工之后,他变身成为拥有存在感、与人生命有所连结的人。杀了母亲之后,他变身成为华丽的小丑,抛弃并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感。但亚瑟并不是毫无人性的人,他唯一放过的是,在过去善待他的侏儒同事盖瑞。可如果你告诉小丑:「我曾经帮过你,对你有恩,所以你不应该杀我!」他一样会毫不留情地开你一枪。因为放生是小丑自己的意愿,但并不是任何外力能驱使的,让人感受不确定性、喜怒无常,这就是小丑的天职。
在看这部电影时,时常会想到电影《斗阵俱乐部》,泰瑞德顿满是虚无、反现实的概念,也让我想起电影《空中监狱》的疯狂杀手贾兰·格林,他所说的:「疯狂有不同的意义,如果我告诉你,在同一家公司里一周工作五十个小时,长达五十年,最后你被迫退休,然后住进一间养老院,最后希望是有尊严的死,你会不会觉得这才是真的疯狂?」
《小丑》这部电影在刻划人性上非常痛苦,不是爽片也不是甚么反英雄电影,它纯粹就是一部剧情电影。然后有点疼、有点痛苦、有点让你头皮发麻。每一代的小丑都有不同的演绎,瓦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未曾说出:「为甚么要这么严肃?」这样的台词,但他确实是活生生演活这句话。某些角度来看,他比我们更娴熟甚么是人性。
►每个人都应该带着长辈好好地看一次《返校》
►灾难喜剧新写!《极限逃生》为韩国青年世代的焦虑找到出口►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郑匡寓」脸书,请勿直接转载。《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