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病不是自食其果 糖友力图撕掉污名
糖尿病易被贴上负面标签,包含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饮食限制、肥胖和低血糖发作等,都可能招来异样眼光,专家呼吁大众响应终止糖尿病污名运动。(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糖尿病污名化问题严重,不少民众归咎于个人不知忌口、生活习惯不良所致。近期18国完成「去除糖尿病污名与歧视」国际共识声明,指出高达5分之4的成年糖尿病患经历过糖尿病污名,5分之1曾在就医、就学、就医遭受歧视。
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日前举办台澳国际交流会议,邀请澳洲糖尿病协会首席执行官Sof Andrikopoulos医师与台湾糖尿病照护基层医疗人员、糖友代表,就糖尿病污名化现况与对策进行交流,盼台湾社会也能接轨国际,透过实际行动,撕掉糖尿病污名标签。
第一型糖友、担任糖尿病志工超过20年的陈宇衫指出,过去曾有糖友担心被同事看不起,不仅勉强自己跟着同事喝饮料、吃甜食,甚至体检时也用别人的检体,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直到眼底大出血、差一点造成视网膜剥离,家人才发现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
第二型糖友、教授苑举正花了10年时间,才愿意在飞机上公开注射胰岛素,过去他认为,公开承认患有糖尿病,就表示「人生输了」,身为一个大学教授、社会菁英,他人生一直是顺遂的,不愿就此服输,直到他领悟到糖尿病的普遍,除注射胰岛素、测血糖,他与旁人并无不同,且糖尿病并未影响他在学术、职场及人际关系的表现,他才释怀。
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李洮俊指出,不少民众刻板印象认为糖尿病是过度食用含糖食物、缺乏运动,是年长者的疾病,或将糖尿病归咎于个人不知忌口、生活习惯不良,是「自食其果」,这样的想法,可能引发糖友的自责与病耻感,导致他们不想透露病情,甚至不愿求助。
不仅如此,社会对糖尿病的污名化,甚至会影响血糖控制。一项针对1万2000名糖友的调查研究显示,糖化血色素大于7、血糖控制较差的族群,对污名化感受越强。污名化甚至与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并发症有关,高医大教授王瑞霞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污名化」甚至会影响血糖控制与生活品质。
李洮俊指出,当糖尿病被贴上负面标签,包含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饮食限制、肥胖和低血糖发作等,都可能招来异样眼光、特殊待遇。他希望社会大众正确认识高血糖疾病,一起响应终止糖尿病污名运动,不让台湾在这场国际活动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