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戒急用忍」 盖棺难论定?

李登辉「戒急用忍」 盖棺论定?(图/远见杂志提供、陈之俊摄)

总统李登辉,12年任内做过许多重大决策。特别是1996年的「戒急用忍」,被视为中华民国近代经济史的重大转折,有着两极化评价。是非对错,仍难随着他的辞世,一锤定音

随着7月30日前总统李登辉辞世后,关于这一位影响台湾,甚或华人政治圈既深且广的重量级政治人物,如同任何名人都逃不了的盖棺论定,一整个8月,坊间除了对他的追思,也有各式不同的评价,恐怕直到10月7日正式安葬后,仍是台湾最受热议的人物。

其实,从李登辉辞世后隔天,总统府在台北宾馆设置的追思会场来看,就看得出他的举足轻重。

8月1日至16日,共有超过4万人次前往追思致意,包括56位驻台使节、代表或官员、1661位外国政要友人。期间最重量级的外宾,分别是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Alex Azar)。

一位20年前就卸任总统的前朝政治人物,为何过世依然引起国际社会莫大关注?

因为在他12年的总统任期里,李登辉造成的政治、经济、乃至于文化等诸多影响,到了2020年的现在,仍未见止息。

端看政治层面,民主之父、黑金教父台独教主,李登辉被冠上各种标签;经济上,他在1996年提出的「戒急用忍」,更是中华民国近代经济史的重大转折。

客观来看,台湾自此经济表现江河日下,数据一年不如一年;但今天回头看,也有人赞许戒急用忍迫使高科技产业「根留本土」,才使得近来的中美贸易战交火下,让台湾所受波及不致太大。

负面效应,阻断台商西进

1996年9月14日,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在第三届「经营者大会」现场,亲耳听到李登辉说出「因应当前两岸关系,必须秉持戒急用忍的大原则」的演讲。当时,身旁的统一集团创办人高清愿向他透露:「听说那稿子,是李登辉的秘书苏志诚写的。」

其实,原本李登辉不愿出席经营者大会,因为当年统一集团大举投资大陆,惹得他相当不高兴。身为经营者大会主办人,高清愿相当紧张,拜托苏志诚务必邀请李登辉出席,最终他勉强同意,于是前一晚,苏志诚赶紧帮忙拟定讲稿

苏志诚在家赶稿时,顺手拿起桌上的成语参考书,把「戒急用忍」抄录进去,也没来得及查清典故。结果隔天李登辉一开口,这四个字就成了众官员口号,对应方案纷纷出炉,让两岸经贸急踩煞车

至于这个政策的推出,到底是受谁的影响?高希均指出,其中之一是日本右派作家司马辽太郎,他曾和李登辉畅聊中国将会分裂;另一位是中研院已故院士费景汉,他是李登辉在康乃尔大学时期的教授,「费景汉相信中国大陆经济会崩溃,因此台湾应该戒急用忍。」

高希均解释,其实这四字的内涵不是「禁止」,而是「不要匆忙」,本意是别贸然西进,却在那场演讲后,随着不同官员各自延伸含意,变成「不要西进」!

当时,「赴陆西进」已是全台各产业热潮。不仅投资额占对外投资高达四成,还是大陆市场的外资第三位;两岸贸易更占对外贸易总额约11%,占总出口比重近18%。

企业老气坏,翻脸喊绝交

然而,大陆市场却是20年来全球化潮流的最大受惠者。至今,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如预言的崩溃,就算近年面临美国全力打压,也依然完好存在。

「中小企业为生存一定会去,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了!」高希均强调,当年大陆很需要资金,如果台湾放手让大公司前去,就有机会变成世界级大企业,「一个鸿海,可以变成很多个鸿海。」

而这一煞车,导致台湾经济20年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因为戒急用忍政策规范对象包括「5000万美元以上」「基础建设」和「高科技产业」三种,都不准西进。

对此,三位企业界大老:已故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已故长荣集团创办人张荣发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听闻戒急用忍政策后,均异口同声表达反对。

王永庆过世后,女儿王瑞瑜直言不讳地表明,家父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在中国海沧地区投资的石化区,被迫中断。当时王永庆已和中共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见到面,双方也都谈妥,然而戒急用忍政策一出,一切戛然而止,传言王永庆当时气到在李登辉面前拍桌。

张荣发原与李登辉长年交好,私底下也积极安排两岸领导人会面。而长荣原本就一直主张两岸和平交流、开放直航,但戒急用忍推出后,张荣发彻底和李登辉断绝关系,直到晚年才重新联系。

半导体教父张忠谋更在2002年1月29日的「企业全球化经营策略研讨会」,严厉批判戒急用忍政策,认为这是用「国家安全」这类模糊理由,不当干预企业运作。

对于戒急用忍引发的批评,以及对台湾经济造成的负面效应,李登辉后来在多次访谈中都被问到。

历史学者张炎宪主编的《李登辉总统访谈录》第四册中,就载明李登辉本人对戒急用忍的看法。

李登辉强调,企业家难免反弹、会骂,「但民众和国家的经济,不能和个人的企业同等看待,所以,那时我的态度很坚定。」即使后来张荣发说,不要李登辉这个朋友,「就算了,我又不是为了他而存在,我是为了2300万人而存在。」

正面效应,如今终于浮现?

不过,戒急用忍并不全然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中不乏有人认为,如今回顾,尽管台湾当时没搭上中国大陆经济起飞的顺风车,却也让台积电等高科技产业得以根留台湾,直到今日,台湾半导体产业仍是难以撼动的全球龙头。

李登辉当时的经济幕僚陈博志,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这套政策的确引发争议,「但今日半导体产业能这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初禁止去投资。」如今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现在主要国家都要戒急用忍,当时批评的人,都欠李总统一个道歉。」

再多想像和争辩,都无法让逝去的时间重来,也无法收回李登辉那句「戒急用忍」。

各界对李登辉的诸多评价,就像他钟爱的那首日文歌《千风之歌》:万丝万缕、无法掌握在谁手中,更无法一锤定音。

历史没有如果,故人只能追忆。再见了!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9月号411期》)

《远见杂志9月号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