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儒将俞大维镇守台湾 去前线打仗的国防部长(七)

国防部俞大维

1994年7月8日「俞大维先生纪念馆」在金门榕园举行落成典礼。(本报系资料照片

1994年7月8日追思一代儒将,俞大维先生纪念馆在金门榕园落成。(本报系资料照片)

戚荣春任职桃勤董事长期间。(本报系资料照片)

俞大维因此成为一个去前线打仗的国防部长,也因为敢于冒险飞去大陆侦察,而有「俞大胆」的称号

俞大维这个新上任的国防部长,首要是做些什么?10月10日是双十节,阅兵大典是免不了的,国防部当然负责,俞大维也当然要参与。双十节过后,俞大维正式展开了工作。据《年谱初编》,直到11月底,俞大维的工作重点是:「到目前为止,余之工作重点在了解情况,访问前线,并视察部队含海空军)。余认为当务之急乃在解决若干基本问题,此包括:一、三军之编组及人员补充;二、建立一现代化的参谋体系;三、后勤;四、训练。」

重视海军砲击力量

俞大维对部队的视察由海军开始,10月18日分别视察海军陆战队第一旅及第二旅的演习。10月19日上午7时半俞大维乘驱逐舰汉阳舰出海,视察汉阳舰和洛阳舰的舰砲射击演习,参加演习尚有一艘美国驱逐舰;下午2时30分,俞大维登岸视察洛阳舰射击弹着。显然他十分关切这两艘海军主力舰只的砲击力量。俞大维是弹道学专家,他重视这两舰的射击水平并非是他个人专业本位所致,而是关注这两艘本年头才移交给国府海军的驱逐舰,在即将爆发的台海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仿佛他预先知道有一天会借助这艘驱逐舰的砲击力量似的。

那时的国府海军,作为主力的两艘原日本驱逐舰,都建造于二战中,经历战火而残存下来,战后作为赔偿舰移交给中国,一艘是一等驱逐舰丹阳舰(原日本雪风舰);另一艘是二等驱逐舰信阳舰(原日本初梅舰)。

两舰的轮机状况均不好,舰速达不到设计航速,移交时两舰又没有火砲及战斗系统,国府海军分别给它们装上掳获的日式火砲,勉强修复使用,战斗力大打折扣。即是如此,两舰都勉力的担负捍卫台湾安全的重责。美国在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海军基地,移交了两艘本生(Benson)级驱逐舰给中华民国海军,分别命名为洛阳舰及汉阳舰。

这两艘驱逐舰不但性能远胜丹阳、信阳二舰,而且各有四门五吋(127mm)砲,射速快,弹头摧毁力强,最重要的还是二舰有先进的砲瞄仪,射击精度高。二舰于这年的8月8日到达台湾,成为当时海军打击的主力。事实上,这两艘驱逐舰也是俞大维在美国担任顾维钧特别助理时,向美国争取军援的成果之一。两舰移交时俞大维人也在美国,只是他没有随顾维钧前去出席接收仪式。

10月19日的清晨5点30分至6点的半小时中,丹阳舰在大陈海域砲轰了高岛头门两岛的中共砲兵阵地。丹阳对高岛的砲击跟洛阳、汉阳二舰的砲击演习,似乎存在某些联系。俞大维对这两舰的砲击能力十分重视,看来他是预知有一天要借助此两舰的砲击能力来达成他的目的

刚葆璞的回忆,他当时是第六大队作战科长(后来升大队长及大队长等职),他说当时第六空中照相大队,是最有效、最迅速、最精确的情报搜集部队,所以俞部长不时莅临桃园空军侦照部队巡视。在此次飞行之前,实际上俞大维已跟刚葆璞飞行了一次,目的是熟习喷射机性能感觉飞行。

据刚葆璞说,第六空照队总共为俞大维派出了T-33总计13架次,除了一次是喷射机性能感觉飞行之外,两次是飞往乌坵、金门及澎湖巡视,其余十次是前往大陆侦察。这13次飞行中,他飞了10次,另外3次的飞行员是戚荣春(2次)及陈怀生(1次)。(刚、戚、陈三人都是国府空军中的著名飞行员,陈怀生后来转飞U-2高空侦察机,在大陆上空被击落殉职。)

10月20日这次侦察飞行,显然是想清楚掌握台海前线的情势,以便制订保卫台湾的防御策略,但此中有很多微妙的地方值得思考。首先,俞大维这个国防部长显然成为当时台海防御战指挥者(这点和前任的国防部长都不同,参看郭寄峤的说话),所以他必须掌握金马前线当面敌情

第二,根据过往的经验,俞大维认为只有自己亲自去侦察,才可以掌握正确无误的情况。1948年年底,俞大维作为交通部长亲自指挥运输机,给被围国军部队空投补给,他在空中观察到当时共军并未完成包围圈,只是国军没有突围的意图,俞大维领悟到前线指挥官的报告未必完全准确和可靠。

身先士卒亲自上阵

第三,俞大维认为他不能派部下去连自己都不敢去的地方,因此他亲自去大陆飞行侦察及上前线视察都是带「身先士卒」的意味,这是提高前线部队士气的一种作为。不要忘记,俞大维是跟德国军官学习参谋学,而德国人推崇的就是阵前指挥。

第四,当俞大维向美国顾问争取军援时,美国人总会质疑他陈述的理据,说情况没有这么坏。但当俞大维表示是他亲自侦察所见,尤其当他出示所拍到的照片时,美国人便哑口无言,只得接受。可见俞大维亲自飞往大陆侦察、上前线是有其需要。俞大维因此成为一个去前线打仗的国防部长,也因为敢于冒险飞去大陆侦察,而有「俞大胆」的称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