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七七事变 台湾人民祖国情

第六次台湾议会设置请愿团。(作者提供)

在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站在日人的立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最终不可能成功是可想见的。然而该运动在启发台人政治意识,打破台湾总督府封锁,将台湾统治的黑暗面曝于日本本土,唤起日本舆论及日本中央政界的注意,改变日本本土识者对台人的观感等方面,自有其一定的贡献

日本台湾总督府是当时台湾实际统治者,对彼时台人的种种政治活动,日警均曾予严密监视并深入了解。据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日据时期严禁携出部外研析,认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并非以单纯的地方议会设置为目地,而系带有显著的民族运动色彩,动辄表现出意欲统治权脱离运动之倾向,惟其运动者比较属于知识阶级,故对世界大势本岛地位等有相当理解,知悉不能立即实现这种野心」。

运动者思想甚颇不一

「综观彼时其干部之思想言行大致有二,其一即立足于对支那中国)将来寄与莫大嘱望,以为支那不久将恢复国情而雄飞世界,必定能收复台湾,基于此一见解,于此刻到来前不可失去民族特性,涵养实力以待时机。

因此民族意识极为强烈而追慕支那,开口即强调支那四千年文化,鼓唆民族自信心,动辄拨弄反日言行,行动常有过激之虞

其二则对支那将来未有莫大期待,置重点于本岛人的独立生存,假令复归支那若遇较今日更烈之苛政则将无所得,因此不敢排斥日本,而以台湾为台湾人之台湾,专图增进其利益幸福,虽然如此,彼辈系因对支那现状失望,而不得不抱如此思想,他日如见支那隆盛,则不难想像必将回复如同前者的见解。前者的代表人物为蒋渭水、蔡惠如王敏川等,属于后者的则以蔡培火、林呈禄为主。至于林献堂林幼春以下的干部,虽旗帜不甚鲜明,但大势似倾向后者。

至于干部以外的运动者,其思想甚颇不一,或梦想本岛独立复归支那,亦有主义倾向主张反对现在的国家社会组织自体,也有单只希望本岛自治者,亦有某种感情论者,一时难以道尽,但究其根底就是不乐意日本统治,至少在实质上欲脱离日本之羁绊则相同」。

因此,站在日本殖民当局的立场,认为:坽倘若让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实现,或着容认此种运动公然盛行,岛民将错认为此一前进方向已获肯定,将呈现急速走向民族主义的倾向,从而将不再有人听信内地延长与民族融合的说法。

台人将认为日本无力抗拒世界大势,不得已而准许殖民地自治,致使增长本岛人的暴慢,引发内地人(日本人)的愤激,从而妨害内地人与台湾人间的融和,加深其间渠沟。由于本岛岛民与官厅间的关系,长期处于反目嫉视情况下,不难想像将恐因本运动带来激变,故日本殖民当局不允台湾设置议会。

1926年台湾议会设置第七次请愿时,日本内阁总理若槻礼次郎在帝国议会上,即明确地说明「在台湾、朝鲜等设置特别议会是违反宪法,而无论如何不能容认」的宗旨。

台军作第43号」密件

在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站在日人的立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最终不可能成功是可想见的。然而该运动在启发台人政治意识,打破台湾总督府的封锁,将台湾统治的黑暗面曝于日本本土,唤起日本舆论及日本中央政界的注意,改变日本本土识者对台人的观感等方面,自有其一定的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全面占领中国,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此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的战事也正式拉开。在日本的第一块殖民地台湾,总督府立刻发布「为因应时局彻底进行精神总动员件」和「华北事件之际特别注意事项」,加紧了舆论的宣传与控制。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时,台湾已经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四十二年,且进入战时体制,但台湾各地反抗行动和反抗言论却仍接连不断。据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现藏相关共有十七件史料「『中国事迹与本岛人的动向』上报之件」,该档案分别收藏于1937年的《密大日记》、《陆支密大日记》,1938年的《陆支密大日记》、1939年的《陆支密大日记》及1940年的《陆支密大日记》内。

这些档案是根据当时台湾宪兵队长、总督府警务局长、各州知事及厅长的通报编纂的,由台湾军方高级长官向日本陆军最高长官提供的情报资料。例如在1937年9月1日,台湾军司令部参谋长秦雅尚,报给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的「台军作第43号」密件:《通过北支事变看本岛人的皇民化程度》,发现这份资料记录了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台湾岛内就有70多件反抗事件发生,其中言论行为的反抗事件计有52件,其中又有许多日常口语居然是视中国为祖国,其具体内容及处理方式如下:7月18日,台北市东门町130杂货商洪文超在自家向大众宣传:日支开战,支那大国必胜;拘留5日。

7月22日,台北市下奎府町3-59的粘忠俊在市内大和町台北印刷厂对台湾人印刷工宣传说:日本人为盗贼,心黑,将来必死光所辖署检束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