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儒将俞大维镇守台湾 谦虚低调不忮不求(二)

俞大维国防部长

1964年国防部长俞大维自美返台。(本报系资料照片

1964年国防部长俞大维自美返国,俞夫人在机场迎接。(本报系资料照片)

国防部长俞大维。(本报系资料照片)

他不仅头脑冷静,才智出众,而且能如实审察客观事物。他不沉湎于幻想,也没有野心,一贯表现对政治无兴趣。

其实在此以前,顾维钧已透过俞氏好友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中国执行董事谭伯羽,知道俞大维要来华盛顿,但俞多次推迟日期。后来顾离开了华盛顿,俞才到来,顾氏知道他此行是想来晤见美国官员,他谈了一些个人对俞大维的认识:

「俞大维将军是前交通部长。他曾留学德国和美国,德语和英语都讲得十分流利。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他在柏林协助采购军需品,并和德国参谋部保持联系,德国总参谋部则又和在华的德国军事顾问保持联系。同时,他也认识很多美国将军以及美军的其他高级官员,而且很受他们器重。显然,他前来美国是为了观察这里的形势以及美国政府和美国舆论对委员长和国民党中国的态度政策。他是一位头脑清楚的思想家,有点沉默寡言,除非他觉得确实有事值得一谈,否则就缄口不言。总之,他不仅头脑冷静,才智出众,而且能如实审察客观事物。他不沉湎于幻想,也没有野心,一贯表现对政治无兴趣。我盼望和他一谈。」

发挥深刻参谋功能

作为一个资深外交家,顾维钧对俞大维才能和品格的看法,无疑是正确而深刻的,尤其是他观察到俞大维和德国军事参谋的联系这一点相当了不起,因为俞大维在军事领域的素养主要是参谋学,而在日后台海冲突中,他实际上担当了老总统的联合参谋长,从战略部署、后勤补给、人员训练、武器筹获,以至士气维持都一一顾及,甚至多次乘坐侦察机大陆侦察!他发挥了一个国家最高层级的参谋──联合参谋部的功能,这正是中华民国国防体系不足的地方

更重要的,参谋是上承最高统帅的战略意图作业,他不会去改变最高统帅──蒋总统的战略布局。例如他个人同意从军事角度看守台澎,不一定要守金马的说法,但蒋从政略层面以维系民心士气为目的决定固守金门时,俞大维便全力遵行,这便是参谋的本色。德国军事家格言:参谋是无名的。日后在台海的战争中建立殊勋的俞大维,如分的做一个无名英雄,不忮不求。

3月11日顾维钧回到华盛顿,15日俞大维来访,「两维」终于见面。据顾氏说他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交谈,并就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和态度互通情报,顾氏说俞大维急于想知道他对美国意向的看法,正如自己「想知道他从和他的美国朋友交谈中所得到的看法一样」,似乎俞氏的价值之一是他有很多「美国朋友」。

顾氏说美国提供了一些军事及经济用以保卫台湾,而不助我政府用于收复大陆,内里是对蒋委员长和中华民国政府仍有误解,他说美国不会下决心对苏俄或中共执行强硬的对外政策,也不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发生。顾氏问俞大维对中华民国前途的看法,据顾氏说,俞泛泛的回答了3点:

「一、我们自己在台湾的所作所为;二、东西方之间世界局势的发展;三、我们在华盛顿的外交努力。他把华盛顿看作是我们最重要的中心,并认为我国未来在很多方面是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的。」俞大维谦卑的向顾氏表达自己只是一个晚辈,又颂扬顾氏的看法反映了「一位对国际事务富于经验和有洞察力的人的判断。」

固然,俞大维所说的是对的,相信当时顾氏听入耳时不免会有点飘飘然;俞大维总是能令和他接触、相交的人欣然愉快。俞大维还向顾氏提出三位大有前途的美国军人,要求顾氏和他们建立友谊。他们是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博尔特将军、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Lawton Collins)将军,以及在国务院和五角大厦与奥姆斯特德(George Olmsted)少将一起掌管对外军事援助的拜罗德(Henry Byroade)将军。顾氏说,俞一再表示他在美国陆军中的朋友可能有助于顾氏,如果需要他协助时,务必找他。俞大维在抗战时认识很多美国军界的领导人物,此时此刻对孤立无援的中华民国政府在外交上发挥了一点作用。

敏锐观察沉默寡言

俞大维又说,在4月他会回台湾,但不知会担任些什么工作,基于健康理由,他希望担任轻松一点的工作,可见当时俞大维的病还没有完全治好。3月19日,俞大维再来见顾维钧,跟他话别,并说返台前会先往旧金山访问。顾氏在此日如此描述俞大维:「我觉得他是一位敏锐的观察家,但又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这也许因为他是学数学和哲学的原故。」

俞大维回到旧金山。他的夫人陈新午及其他一些亲属都在那儿。董浩云说他在1951年4月30日在旧金山不期遇见俞大维,并于次天拜访了他,知其日内将返国,并说他是应召赴台,个人无意出任官职。但回台先后见过总统和陈诚后,他便再到美国出任新职,可见总统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他就鞠躬尽瘁,必定效劳,他就是守着「士为知己者死」之传统的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