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作家忆眷村 台人善良真诚
明凤英忆台湾眷村,那些无家可归的荣民落地生根,守护台湾。图为四四南村。(CFP)
旅美作家明凤英从远方眺望记忆之岛,那台湾南部的小镇,让她看到的是台湾作为华人文化的传承地,一种「我之为人」的基本善良,即使经历流离战乱,却未曾丧失。她说:「我的家族里有蓝有绿,却能坐下来一起吃饭,就知道在众声喧哗的表面下,这里有最让人放心的温柔和包容。」
明凤英的父亲,从江西南康县明屋来到台湾,结识云林台西乡海北村的「牡蛎姑娘」,就此在台湾一住57个年头。从小在眷村长大的明凤英,这几年终将自己那些眷村叔伯的事写下来,并在大陆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一点一横长》。笔下那些王老五荣民,那些经历了战争苦难的人,有的开山辟地、筑路开桥,有的开起小面摊、卖烧饼油条……这些「老芋仔」现在多半不在人世。明凤英感慨:「总要有人替他们说说真话!」当她回望童年时记忆中的这些叔伯,「他们应该是上帝送给台湾的守护天使吧!」
离开老家 勿忘故乡
明凤英犹记得爸爸部队里的伙夫「萧伯伯」,在台湾成了家,对方是个傻新娘,未过门就将当妈妈,孩子还不知是谁的,萧伯伯却说:「她这样,家里管不了,就算我成个家吧。」他这个外省人,力大嗓子粗,还会杀猪,看谁以后还敢对傻子怎么样!为了萧伯伯成这个家,明凤英的父亲在部队里为他做保还差点被革职,明妈妈在此时却毫不犹豫地说:「革了就革了什么了不起,大不了我上山砍竹子养家!」明凤英回想:「战争和流离把人们还原到有饭大家吃的境界。越是一无所有,人似乎越能慷慨大度。」
明凤英的父亲,生前从不在儿女面前提起故乡。父亲往生后,她回到明屋的客家村,老家的老人虽不熟识,却冲着她告诫:「这里,这片地,是你的老家。你一定要记得,不要忘了。」离开老家,明凤英回想起来,觉得自己「更有故事,仿佛脚下踩踏的土地也更扎实了。」不分在台湾或在大陆老家,那感动人的力量,明凤英说:「就是真诚」。
流离朴质 在台被保留
旅居美国多年,2000年后又与夫婿在两岸三地来回。明凤英观察到台湾这些年的剧烈变化,从她父亲身为知识分子却有强烈无力感而选择自我封闭,时至今日,她说:「现在的台湾确实自由多了!」沟通,或许需要时日;成长,或许需要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练,但这些都不成问题。「因为台湾真的太特别了,流离的朴质在这里被保留。」
尽管最近台湾社会纷纷扰扰,但相较于打来打去,她说:「我更愿意回到我自己的小书桌前,不抗争不反叛不延续不反对。有自己的小书桌,也欣赏别人的小书桌。枝头相望,照见彼此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