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饲育法 畜试所盼提高鸵鸟存活率
畜试所发现,鸵鸟喜欢绿色以及闪亮白色的物品,对饲育上有很大的帮助。(畜试所提供)
台湾于1998年起从国外引进鸵鸟饲养,但至今存活率仍不高,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近年来针对鸵鸟成长期与繁殖期的行为进行观察,了解鸵鸟在亚热带人工饲养环境下的行为习性,已初步改良饲育鸵鸟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存活率。
畜产试验所助理研究员庄璧华指出,鸵鸟原生活于热带地区野地,当由热带地区移动到亚热带的台湾,并使用圈养方式饲养,会对鸵鸟造成紧迫,进而影响行为表现、繁殖率及育成率。
一般来说,鸵鸟在出生后1至3个月内都是存活高危险群,台湾过去鸵鸟存活率低,可能与近亲繁殖,血缘未更新有关,造成母鸟不生蛋或产蛋速率差等现象。
庄璧华表示,受限于国内检疫法规,自2000年后台湾就鲜少引进新鸵鸟,目前国内饲养约1000只左右,规模仍算小,且国外有关鸵鸟饲育的研究文献也不多,因此改良台湾鸵鸟饲育环境的难度颇高。
畜试所表示,刚出生至1周龄的雏鸵鸟大约要2至3天才会走路,且雏鸟会被绿色或闪亮白色的物品所吸引,此时若用绿色饲料盘与饮水盘,或将不锈钢汤匙等闪亮物品置于盘内,可顺利引导雏鸵鸟靠近饲料盘与饮水盘进食,增加存活率。
庄璧华指出,根据国外研究资料显示,雏鸵鸟在90天内的死亡率高达7成,估计国内的状况也差不多,畜试所除透过饲养方式改变外,也着手开发新饲料,分别研发出肉鸟及幼鸟的配方,效果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