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际夫专栏/社会住宅可以解决高房价?要信就信吧!(上)

上周的文章起了个头,说到社会住宅,有人留言说想听听我的想法,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但话先说在前头,我有房子,也支持社会住宅,只是觉得很多讨论都歪掉了(虽然这在台湾也不稀奇),想说说个人浅见,我更没有要跟大家辩什么,毕竟好辩的人已太多,我并不想加入这个阵容

地方父母官现在谈社会住宅成了显学,很多县市都要盖,我查到的资料台北五万户,新北市6336户,新竹市1500户,桃园两万户,台中一万户,好像盖了住会住宅就是实现居住正义,高房价从此就会销声匿迹,我并不觉得是如此。

现在大家谈论的社会住宅是社会福利政策,一般住宅是资本主义商业机制政府盖再多的社会住宅,并不代表一般住宅的房价就不会涨。最近因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病逝的消息媒体频频回顾他的政绩,其中被赞许的政策之一就是大量兴建公共住宅,希望达到住者有其屋的目标,尽管公共住宅一直盖,但这并未阻止新加坡房价前几年的飙涨,因为公有住宅与商业住宅基本上是不一样的需求族群(虽然中间可能会有重叠)。

所以,新加坡采取的作法是大幅降低房贷上限至60%,并提高买卖房屋税与印花税,使得今年2月住宅销量比一年前大减48%,而不是宣布大量兴建公共住宅,因此,要抑制高房价还是要从一般住宅下手,而且是要在房价起涨后不久就得有对策,才会有效,否则只能期待下次重大的天灾人祸。

但这不是说兴建社会住宅就没必要,我们也必须承认,社会上仍有人真的买不起房子,政府当然有义务照顾这些人,但问题来了,大家喊得那么爽,好像盖社会住宅不用钱一样,用乐高堆一堆就完成了,在中央与地方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有谁提出完整的兴建财务规画,或许BOT是一途,但从过去重大建设BOT案总与弊案紧紧相连的经验,我个人是没有太大信心就是了!

还有一个更实际的问题,盖房子总要有地吧,地要从那里来?好像高喊盖社会住宅的父母官们也都还在找,这又是我另一个疑问了,公有地都要拿来盖社会住宅吗?多年来,大家的思维,就是公有地要开发,不是各级政府不断卖祖产,就是出现一堆重划区,要不然就是冒出一堆某某园区,这些都是助长房价的帮凶,但为何公有地一定要这样开发呢?就不能把它规画成让大家活动空间吗?说穿了,就是看上开发利益嘛!

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社会住宅政策还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阶段,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今天先讲到此为止,待续!

罗际夫现职:正声广播电台财经早知道」节目主持人经历:1. 《民生报》理财组记者2. 《Smart智富月刊》主编、采访主任3. Ettoday 东森新闻报财经组召集人、组长4. 中央广播电台「智富理财风」共同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