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再逼我吃饭了!

家长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逼小孩饭菜吃光。(图/Jaguar小姐提供,请勿翻拍)

文/Jaguar小姐

十月中的某个早晨,我们准备从加州往大峡谷移动,我与先生忙乱地收拾露营车妈妈则带着女儿先上车等。当一切就绪准备出发时,我看到妈妈站在女儿汽座前,左手拿着早餐吃剩的优格杯子,右手的汤匙咄咄逼人地朝女儿嘴里前进。被绑在汽座上的女儿大声抗议,喊着「我不要吃了!我不要吃了!」,但妈妈还是不放弃地想把最后一口优格塞进她嘴里,女儿开始挥手想把优格推掉,千钧一发之际让我看到了。「她不想吃就不要逼她了!」,我直白地对妈说。每次只要妈妈在,这一类逼吃东西剧码就经常上演,而每次我说「别逼她吃了」,妈妈也总是会碎念我很浪费宠坏孩子云云。我不是在宠孩子,我只是不逼孩子吃东西。为什么?让我说个小时候的故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讨厌吃米饭。 一幕童年记忆在我脑海印象十分鲜明:餐桌前我孤伶伶地坐着,一个瓷碗装着满满的白饭在眼前,妈妈在厨房里喊着:「把饭全部吃完!没吃完不准下桌!」,完全吃不下的我,盯着那碗白饭发呆。客厅传来我最爱的卡通主题曲,心急的我勉强吞下几口白饭,一边把椅子向后倾想偷看卡通,不料椅子碰一声倒地,摔成四脚朝天的我大哭起来。然而妈妈完全没有安慰我,反而更坚持要我把那碗白饭吃完,吃不下又摔倒的我边哭边咬,最后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回碗里成了呕吐物盖饭,狼狈不堪。从那时起,我看到白饭就心生畏惧,一直到现在,白饭都还是我不太喜欢的食物。这「讨厌」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妈妈常喜欢笑我:「妳从小吃饭就很慢,一口饭含在嘴里含到睡着,睡醒了,饭还在嘴巴里!」,由此可见她从小就逼着我吃饭(逼到我睡着了还不罢休)。即便我已成年,如果让她看到我碗里的饭没吃完,她还是会在旁边碎碎念。我是个从小就被逼着吃饭的小孩,深深了解被逼着吃东西的感受。好不容易(脱离妈妈的魔掌长大了,看到妈妈又重演紧迫盯人催促吃东西,整个不舒服的感觉一涌而上。我完全理解妈妈的出发点。第一,她怕孩子饿,第二,她不容许浪费。然而,在全然不同的现今世界,这样的思维必须改变。以前是粮食不足,现在是营养过剩 父母那一代,成长环境大多捉襟见肘,孩子多的家庭,资源更是不够。那个时代蕃薯粥,久久才能吃到肉或海鲜水果、甜食都是奢侈品,只有节庆时才能尝个一两口。由于食物的短缺,人们只能靠相对便宜的谷类充饥,那个时代的长辈们(包括我妈妈)都认为:「不吃白饭不会饱」(但其实白米饭在当时也是有钱人才吃得起的)。在普遍不富裕的环境下长大,每个孩子多少都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因此长大后,他们深怕孩子受一样的苦,特别担心孩子吃不够。

▲白饭示意图。(图/达志/示意图)然而,女儿这一代的饮食环境是这样的:畜牧工业化,牛肉猪肉鸡肉海鲜,要吃什么有什么;农业工业化,米饭面条青菜水果,可以无限量供应。在要什么有什么的环境下,现代小孩几乎没尝过肚子饿的滋味(除了某些特例),他们餐餐吃得到青菜、肉类、碳水化合物及水果,想吃多少有多少。在过去物资不足的时代,没有人需要逼迫孩子吃东西,孩子饿了就会吃了。而现代人在食物来源上根本无忧无虑,甚至餐餐大鱼大肉,我们吃的远多于我们身体需要的,在这个食物唾手可得、大家都吃太多的时代,为何我们却因为担心孩子饿,而必须逼孩子吃饭?以前最忌讳浪费食物,现在则充斥垃圾食品除了担心孩子饿,另外一个强逼孩子吃的思维是「不准浪费食物」。原始人时代,男人们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去打猎才能让大家吃到肉(外出三天、一星期还不见得猎到动物)、女人们必须辛苦采集才能有青菜水果(每天外出到处采集辛苦揹回,还不是四季都有);农业时代,豢养猪只家禽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杀来吃(一只猪从头吃到尾,物尽其用)、青菜谷类必须辛苦种植才有收获。过去农村时代人们必须辛苦种田,长期大量的工作才能换取甜美的米饭,由于这种「谁之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印象太过深刻,导致那一辈的人特别不能容忍碗里残留饭粒小时候经常被恐吓饭粒没吃完会嫁给猫仔ㄤ)。然而前面说过,在农业及畜牧都工业化的现代,机器取代人力,美国的小麦田、玉米田、黄豆田、稻米田等,面积大到必须用飞机低空喷洒农药,开车三天三夜都开不出工业田。谷类生产过剩到去喂猪喂牛作堆肥,玉米甚至拿来提炼廉价果糖及生质燃料当汽油用,而大量生产的谷类,提供食品工业制造廉价的人造食品,甚至利用香料及各种添加物大量制造各种饼干零食、果汁、饮料,几个零钱随时买得到,现在的超市里,人造食品货架面积远大于新鲜蔬菜及肉品。怀着「深怕孩子饿」及「不准浪费」的心情,在充斥垃圾食品的时代,造成严重的问题。许多孩子惯性吃人造零食,味觉被扭曲为只想吃人工食品、不吃天然食物,大人们看到孩子不吃正餐,便强逼孩子吃,导致孩子更厌恶吃,而长辈们看到孩子不吃正餐,担心孩子饿,又拿零食饼干甜饮给孩子,更可怕的是,在「严禁浪费」的教条下,他们连垃圾食品都逼着孩子要吃完(我妈妈连爆米花、饼干、薯片等零食,都会逼着女儿吃完,如果我可乐没喝完,她也会碎念)。这样恶性循环,让孩子们越来越厌恶吃正餐,也越来越瘦弱(或越来越肥胖)、越来越不健康,而大人们却还不懂,为什么孩子不吃?为什么孩子不懂珍惜?我们已经远离粮食匮乏的时代,但思想仍停留在上一代;我们忽略现在的孩子要吃什么有什么,却仍担心着孩子吃不够;我们太担心孩子吃不饱饿着了,却没想过逼着孩子吃,最终将造成反效果。在这营养过剩、充斥垃圾食品的时代,我们不应担心孩子吃得不够,而应该担心孩子吃得不对!换句话说,我们应重视孩子吃的「质」,而不是吃的「量」!

关于孩子的饮食应该要有的思维其实有了小孩后,我也曾操过同样的心。我担心孩子吃不够长不大,每餐盯着看她是否吃得足够且营养均衡,在她还不会发言的时代,我还可以控制她的餐食(但她会把脸别开或用手推开汤匙表示吃饱了),然而当她大到可以发表意见时,她开始有自己的喜好(也会直接说「我不想吃了」)。我发现,有时她吃得很多,有时却吃得很少;有时只吃青菜,有时又可以吃下一大块肉;有时她早上要喝两瓶羊奶,有时却喝半瓶就说喝不下了。当我看到她吃很多时,心里会很欣慰,而当我看到她吃得少或不吃肉不吃菜时,我就担心她营养不够,不知不觉就想逼她吃下我认为她应该吃的分量或种类。直到我看了「法国爸妈这样教,孩子健康不挑食」这本书后,我才改变心态,该书作者从教养书上学到,营养是否均衡不应以一餐为基准,而是拉长到一星期甚至数星期为一段时间来评估孩子摄取食物的质量。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女儿的饮食状况,发现的确是这样,虽然女儿平常不太喜欢吃肉,但每隔几天的某餐她会突然吃很多肉;而若几餐下来吃的青菜不够,她便会主动要求吃青菜;至于食量大小差别不大,但偶尔她的食量会变得比平常小,若有一餐吃得很少,下一餐就会吃很多。如果以一星期来看,她其实吃得很均衡,正如书上所说:「孩子会自行调节一整天下来所摄取的卡路里总额」,一点都不需要担心啊!

▲家长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逼小孩把饭菜吃光。(图/达志/示意图)然而,要孩子有自行调节饮食需求的能力,还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不给孩子吃零食,尤其是餐前一小时内不提供任何食物、零食或甜饮」,每次我在餐前一小时内给女儿吃东西(无论是天然或人造),那一餐她就会喊着不想吃,屡试不爽。而错过一顿正餐的她,在肚子里的食物消化完后,又会喊肚子饿,这时正餐已经收拾完了,我还能给她吃甚么?最后只能给她喝瓶羊奶或其他能快速提供的食物,而这样的救急品绝对比不上营养的正餐。至于强逼孩子吃东西的控制专断式作法,我也十分认同该书所提醒的:「强迫孩子要吃光餐盘里的食物,会干扰孩子内在对饥饿感和饱足感所发出的信号与回应-等于是教孩子吃过量」。即便是大人,我们每天每餐的食量都不同,我们凭甚么决定孩子这一餐应该吃下多少量,拼命喂食直到孩子肚子鼓鼓才罢休呢?更何况,逼孩子吃饭,把吃食视为一种义务,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讨厌吃饭,这是我从小的梦靥,换成是大人,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还被「劝菜」,换谁都会不舒服地想吐吧!因此,在孩子的饮食上,我这样处理:第一,父母负责提供天然营养健康均衡的餐食给孩子,但吃多少则由孩子做主;第二,正餐以外不给零食,特别是饭前一小时,不吃正餐,则没有任何替代品。最重要的,我不逼孩子吃,因为所有动物都以「吃」目的,没有动物会把自己饿死。至于长辈们最不能接受的「浪费食物」,我也认为浪费食物绝对不可取。但与其替孩子决定吃多少、吃不完又骂她浪费再逼她吃完造成反效果,不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自己取用的份量鼓励她吃完,慢慢引导她学习察觉所需的食量。这跟我们去吃到饱餐厅所作的学习一样,吃多少拿多少,拿了就要吃完(不然要罚钱)。然而要察觉食量并不容易,必须长时间的学习及引导才能体会,如果小孩吃不完,心平气和地撤走就好,毋需勉强,但必须提醒她下次先拿少量,要吃再拿,没有人喜欢被逼吃饭。女儿知道我是个不会逼吃饭的妈妈,因此我们的吃饭时间很少剑拔弩张,但她也知道如果不吃,之后也不会有别的零食可吃,因此她会正常吃三餐,很少要零食(午觉醒来或外出游玩时,她可以吃点零食,但绝对不会在饭前一小时内吃,如果她坚持要吃,就必须答应等下会好好吃正餐)。我负责提供均衡的菜色给她,但份量由她决定,如果要多了吃不完,我也会念她,但她真的吃不下,我也不会勉强(下次给她少一点就好)。女儿已经习惯「不逼吃模式」,因此当我妈妈后来又在布莱斯峡谷野餐时,追着她硬是要把保温罐里的饭喂完,女儿被追到摀着嘴巴躲到我旁边的椅子下时,我边笑边拍下主图照片,这逼饭画面真是太经典了啊!隔天晚上,晚餐还剩下很多高丽菜婴,大家都吃不下了,我开玩笑地叫女儿督促妈妈吃完别浪费,女儿立马很配合地一直拿高丽菜婴塞阿嬷嘴里,已经吃不下却又不服输的妈妈虽然硬是把剩下的菜都吃下去,但表情看起来很痛苦,最后饱到几乎站不起来。

从此以后,她再也不逼女儿吃饭了。

●作者Jaguar小姐,亲子天下严选部落客(from 2014年2月),座右铭「不求完美只求不后悔」,部落格「Jaguar小姐」。文章已获得本人授权使用。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示意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