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分制度下的迷失:怎样才是成长最好的路径?

▲服膺升学制度让我们知道马虎就得不到满级分,但人生真的需恪守此想法吗?(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

郭叶珍/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副教授

女儿从小学业成就名列前茅,附中、台大历史系毕业。临毕业前,她决定到星巴克工作。全人发展是我的理念,我女儿想发展学术之外的能力我全力支持,但她的决定令亲戚朋友难以理解。我的朋友一向知道我是尊重孩子的人,想要表达对我女儿决定的疑虑又怕被我咬,就私讯问我女儿是不是念历史系毕业走投无路了?他有朋友可以介绍工作,女儿谢谢说,不是走投无路,而是一种渴望。

在星巴克学得差不多了,女儿新的渴望又上来了。这回挑战层级升高,挑战她自己,还挑战到我的底线,她决定要去雪霸房务员,不是讲英文、讲日文、穿美美接待客人的柜台,而是打扫厕所和房间的房务员。老板打电话来确认:「妳确定吗?妳确定吗?」讲了二十分钟「妳确定吗」,女儿说她很确定。

上雪霸工作之后女儿失联,我紧张的夺命连环call,最后才得知她过度疲累无法回复我。我虽心疼但还是勒住舌头尊重她的选择。好不容易她下山休假,看到她满手是伤,还严重到蜂窝性组织炎,这已经踩到我do no harm 的底线,开始表态希望她能够辞职下山,但女儿仍不松口。我堂哥一家人和我住在同一栋楼,女儿回雪霸的前一天,他们上来吃火锅,顺便听听女儿在山上的经验。逐渐的我们好像了解到女儿的处境,为什么她会做得这么累?为什么她的手会受伤。这要从她成长的过程开始说起。

台湾升学制度的考题选择题,不是对就是错。所谓答「对」就是答出握有权力者所要的答案。女儿之所以能够在台湾的升学制度下不断胜出就是能够成功的揣摩上意与愿意反复思考最完美的答案。

然而这个追求完美的思维模式移植到业界的工作就会累死自己。譬如主管教你扫厕所要有十个步骤,如果妳真的全照做了,那就会来不及。我堂哥在业界带衣服专柜小姐无数,听到她是怎么扫厕所的,了解到我女儿的问题,告诉她要「先求有,再求好」。「先求有,再求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客人会注意到的东西先弄好就好了,不用所有的事情都完美,也就是不需要每个步骤都精确做完。

这完全挑战到我女儿的神经:意思是要马虎吗?马虎是对的吗?之所以会挑战到女儿的神经再度和升学体制下所养成的习惯有关。在这个体制下,马虎就不会得到满级分,上最顶尖学校,这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学习站在至高点去观察与选择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不太需要去管的。当然你可以选不重要的不去管他,但这么做就不会满级分了。

我女儿在升学体制下充分内化完美原则,然而这个最高指导原则用到业界就行不通了。老板叫你去扫70间厕所,你在有限的时间下想要完美的做到老板所规定的十个步骤,那就只会扫好一间厕所,把其他69间厕所丢在那边。换言之,过去有用的生存法则换到另外一个场域就行不通了,需要改变。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女儿不戴手套,搞到自己蜂窝性组织炎?这又和女儿被人盛赞善体人意有关了。她很注意的模仿团体成员,尽量融入。人家不戴手套她就不要跟人家不一样。通常在团体被大家喜爱的人也是会把自己想法消音的人,最后总是得自己要付出代价。我女儿知道这是她要面对的议题,然而维持了那么多年从众的习惯,她很难一下子改过来。我不想情绪勒索她「妳欺负我女儿」来让她不得不去戴手套,否则她又是在讨好我了。就让蜂窝性组织炎这个结果激发她生存的本能,让她愿意和人不一样吧。

说到这里,你觉得我是在说升学制度出了什么问题吗?喔,不不不。我要说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好的。让我用我儿子的例子来解释为什么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好的。

我儿子和我女儿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我们还在魁北克时,我就被法文学校的老师叫去抱怨我儿子不乖。我请儿子翻译老师是在骂什么,儿子只说:「她说我太骄傲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我儿子太有自己的意见了,把老师气个半死。他的成长方向和我女儿完全相反:不驯服、上课睡觉、逃学,碰到认真的老师就花心思,碰到不认真的老师他就有听没有到,完全是以追求自身最大福祉(意思是自己爽)为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头痛,他的老师很头痛,他自己也跌跌撞撞的满身是伤。就这样十几年,现在他的棱棱角角已经磨到圆融,能够在坚持自己的意见下与老板协商,达到双赢的局面,工作很顺利。

我不会说哪种成长历程才是正确的。其实都是好的。重点是愿意接受挑战,接受痛苦,愿意成长与学习。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上演过同样的戏码:我小时候不爱读书,和我儿子一样磕磕碰碰的,让我爸妈很头痛。我哥建中、医学院、当医师一路平顺,成人以后开始觉得忧郁不开心,我爸妈也很头痛。

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希望与成长,我从啥事都是追求「我爽」走到愿意符合学术界完美的规范,发表个文章逗点不可以错,这里要全形,那里要半形,好让我能够有更大的自由「我爽」。我哥哥则是从追求学业完美到现在不受拘束的做啥事都是因为「我爽」。

我从这边过去,你从这边过来,无论走哪条路,只要有在省思,有在成长,愿意让生命更完整,最后都是一样好。这是因为不断经历挑战、痛苦,愿意成长与学习,我们的生命因而变得更完整,具备了多种资粮,如此一来,无论命运给我们什么挑战,生活都能够有所选择、更自在、更圆满。

热门文章》►如何帮助青年做到从聪明到自信的转型►台人出走、外劳急返乡! 为何年轻人纷纷逃离台湾?►我的小孩是同志 父母该怎么办?►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郭叶珍」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