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是怎么灭亡的?

蓝弋丰

满清的灭亡,台湾课本总说是「腐败」,或是说孙文一直革命就把它弄倒了,其实满清的灭亡是一个「大历史事件,可不是那么肤浅的原因造成的,更与孙文失败的革命没有关系,这话怎么说?

要了解满清灭亡的原因,要从清朝过人的「盛世」期间开始说起。

按照历史学大师黄仁宇的归纳,每个王朝前期的「盛世」,就是因为朝代创立期的战乱屠杀,以及战乱导致的流离失所疾病的因素,「杀很大」,造成人口大量减少,于是在朝代建立之后,有了一段因为人口相对于土地较少,所以人人有田种的时期(相对的,欧洲黑死病完也是人人过很爽),这就是「盛世」。

很不幸的是古中国人繁殖很快,尤其是在「盛世」中人人过的很好的时期,每个人都生很多小孩,而且都养得活,所以不用几代,就会繁殖到把可耕地塞满,因而开始 开垦边缘农地,造成环境破坏,水土保持崩溃,于是产生水灾旱灾,旱灾又会诞生蝗灾,而人吃不饱免疫力就会下降,于是产生瘟疫,而吃不饱、没地、没工作的人为了生存,就会落草为寇,或起来造反,于是王朝陷入各种天灾人祸,最后政府崩溃、天下大乱,再度「杀很大」,如此循环不息。

上述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所谓的「传统王朝周期」,古中国的多数王朝都符合这个定律,也不只中国,如马雅文明的崩溃也是同样的过程。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出王朝兴衰的真正原因,跟传统帝王史观完全不同,一个王朝的倾颓,往往与皇帝贤明」与否没什么关系,因为古中国一直处于黄仁宇所谓的「间架式结构」, 简单的说就是「天高皇帝远」,古中国(一直到清朝都是)缺乏现代行政体系,而是用一种几乎哲学式的结构在控制整个帝国,皇帝的任何施政很难贯彻到基层,不管中央干什么,对基层影响都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大。

清朝自然也无法避免走上周期兴衰的铁律,但清的「盛世」期间特长,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是受益于明末一些高产作物的引进,这个地球上能养活最多人的作物有三种,一种是稻米,古中国原本就有了,但是只有华中华南才适合种植,另外 两种是玉米马铃薯,玉米原产美洲,它的高产特性印加文明的人闲到没事做(不用劳动很多就能喂饱很多人),所以有很多多余的人力去盖建筑物群,并以人献祭;马铃薯也一样原产于美洲,后来引进欧洲后养活了无数的欧洲人,它让普鲁士腓特烈大帝能够东征西讨,也曾因为它患了病就使爱尔兰人陷入绝境。

这两种高产作物在明末左右引进古中国,可想而知,同样的土地,可以承受的人口上限增加了,就会花更多时间才繁殖到人口过剩,所以清朝就拥有了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盛世」,这是因为农业上的革命,不是因为满清的皇帝有多贤明。

作者更新:本篇文章本来只是寥寥数千网言,原有不完整之处,后来经一年半补充、考证,以及补注史料之后,写成了17万字专书,将前因后果做了更详实的阐述,请参阅金鼎奖文学图书奖橡皮推翻了满清》,秀威资讯出版。

●作者蓝弋丰。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稿件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