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杂志/LINE超强连结 威胁facebook

图、文/30杂志

别再含混的以为社群媒体都是一个样。马克佐克柏一夜崛起的脸书facebook 最近遇上了劲敌路透新闻说:「脸书在行动市场将面临来自亚洲的强烈竞争,」意指的是中国的微信(WeChat),和来自韩国却在日本崛起的LINE。的确,微信在2 年内用户数突破3 亿,LINE 更是在短短574 天吸引1 亿用户,比facebook 更传奇。《华尔街日报》更指出,这些即时通讯软体正抢走了脸书的最大资产。

这里,你必须重新认识这两个字:社群媒体「强连结」与「弱连结」。六度分隔理论虽然开启了facebook传奇,但是没什么目的性浅碟式泛泛之交,就是属于「弱连结」;而与家人朋友圈形成的即时通讯「强连结」LINE 相较,已明显形成不同的两大阵营。根据市调公司创市际研究,LINE 已是台湾使用率最高的App,约8 成使用者至少每周使用一次,前10名的应用程式App 中,有4项为即时通讯类软体,平均每月使用212 分钟在讯息沟通上,可见行动使用者对于「讯息」的功能最为依赖。

而刚完成的2013「《30》Young 世代品牌调查」,首次调查的App 软体类「最爱使用」品牌,facebook与LINE之间,两者差距0.6%,而「最想拥有」品牌LINE 则超越facebook 抡元,成为年轻人行动通讯工具首选。LINE台湾区副总经理陶韵智分析,这是强连结与弱连结不同效应的显现,因为台湾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加上人口密集智慧型手机持有率高,连带引发强烈沟通需求。

LINE 改写行销公式B2C > B2B:强连结的精准行销

手机的e-mail 通知响了,你可能不会想看,那可能是老板陌生人寄来的,但LINE 响了,一定会非常想看,因为那是你朋友在对你说话,「LINE 的每一条关系线必须是真实的,」陶韵智表示,LINE,代表了强连结的呼唤

光是成为使用者可信赖的沟通管道还不够,LINE的可爱贴图行销,将「个性化」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LINE 的4 大明星代言人,包括「熊大」、「兔兔」、「馒头人」、「詹姆士」,都来自于超人气贴图,这些贴图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一个图像代表千言万语,不再只是选择开心或生气,而是喜极而泣或火冒三丈的分别,不同层次的表达,精准传递当下情绪。

LINE在短短2 年内即开始获利,主因是LINE 灵活的商业行销模式,相较于facebook 与Google 仰赖单一广告营收,LINE 的营收来源包括:游戏、贴图与广告。从行销角度分析,比较两者用户数,facebook 拥有10 亿用户,LINE 则有1 亿, 以讯息价值而言,facebook 可能有5 成左右的资讯是你不在乎的,但LINE 上的讯息100%是所有用户关心的,成为高效精准行销的管道。

其实不只「强连结」与「弱连结」的不同,LINE 的深层朋友关系,也正快速改写广告企业主(B1)—媒体(B2)—消费者(C)原本的三角关系。原本的游戏规则是广告企业主与媒体共同行销给第三方消费者,但现在公式改变了,强连结的社群媒体(B2) 与消费者(C)站在同一战线,接收广告企业主(B1)的讯息。

例如,去年11 月,富邦银行在LINE 设立官方帐号,使用者只要加入富邦银行为好友,便可得到「富邦小财神」贴图,LINE(B2)替广告主富邦(B1)要传递的讯息,但是发送后,打不打开「富邦小财神」贴图,完全由消费者(C)决定。

陶韵智表示,就是因为强连结的精准行销,让LINE可以有能力改写行销公式:B2C>B2B。「 只要User好,一切就好。」LINE 颠覆了长久以来两个B 恒大的行销市场,透露强连结力量所带来的新行销模式,颠覆了既有的市场规则,回到USER 最大的初衷。

「LINE」是人与人之间的线:各取所

需的社交型态社群网络的概念来自于人与人之间「无形的线」,在设计上,LINE 名单会是出现在通讯录上的人,相较于半开放式的facebook,LINE 是一个相对封闭、没有杂讯的亲密沟通空间,与facebook 动辄300 人以上的朋友数相比,LINE 的朋友数几乎只有一半,因为这些才是真实生活中与使用者接触的人。

人类演化学教授罗宾邓巴曾提出「150 法则」,认为每个人至多只能同时拥有150 个朋友,这是维持有效关系的极限。因每个人一天的时间有限,无法分配时间给超过150 个朋友,只要多于此数字,朋友圈便会产生崩解,这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从LINE 的风行程度再次印证了此理论。

使用者各取所需,持续地在不同社群网络工具中切换以获得满足,facebook用来经营弱连结的人际关系,而LINE则用来亲密沟通,未来,仍会有大量的行动通讯软体问世,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沟通的渴望。

更多文章请上30杂志网 www.30.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