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i/港人非中国属下毫无特色只会说Nǐ hǎo的小喽啰

▲在日本居住的香港歌手陈美龄。(图/翻摄自YouTube)

作者/Mayi(香港部落客)

陈美龄,七十年代颇红的歌手,后来嫁到日本。最近她又在香港的电视和地铁出现-五十惠洗头水广告,那个女人就是陈美龄了。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我说起她,因为偶尔在日本电台听到一个她的访问。陈美龄说(内容大意):「刚到日本时,日本工作人员每日三餐都给我中华丼(ちゅうかどん/Cyūkadon)。每天都是!后来我忍不住问工作人员,他说:『你是中国人,不是都喜欢中华丼吗?』」噢!那不就是我吗?

刚到日本,奶奶每天都买点心作晚餐。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整枱都是烧卖春卷?」她惊讶:「香港人不是都喜欢点心吗?」还嘀咕:「早知道就学煮中华丼……」我差点撼头埋枱。点心怎会是晚餐?还有,中华丼是一味在昭和时代由日本人发明的正宗日式料理啊!

「原来日本人眼中的华人都喜欢中华料理;而香港人更加特别喜欢点心。」这是我那晚得出的结论。简洁点说就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也。

地铁运雪柜的是什么人?在海洋公园会打尖的游客是什么人?行山见到沿途有垃圾也会拾起的游客又是什么人?你脑海涌出的答案就是你已建立的刻板印象了。刻板印象是否一定不好呢?不一定。刻板印象本来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把对方归类再估计对方的喜好。当然,估错了就是一种冒犯,那又带来另一种不便。

日前我在facebook share了一张日本人在凤凰山远足顺便执垃圾的照片,我有一个很爱国的朋友留言说:「不能用一件好事而归到日本人、香港人或中国人,应算是现代人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及实践!」这句说话其实是万能key,也适用于随地大小便照:「不能用一件坏事而归到中国人、香港人、日本人,应算是现代人对公德的认知及实践!」

我不同意。

为什么有些好事/坏事只有某些国家的人才做?这不是一句「现代人」就可胡混过去的,这些造成刻板印象的行为,我认为都是国民教育造就的。

日本的国民教育从环境入手,小孩子从小已知日本四季分明、四面环海、有什么动植物……他们爱他们日本的每一寸国土和上面的人和物,自然不舍得丢垃圾;再进一步是不舍得破坏这个国家的美好和秩序-包括法治和安全。

▲日本小学示意图(图/翻摄自网路

香港本来要推行的国民教育又有什么内容呢?就是教学生要爱国、认识国旗、唱国歌要流泪。保护环境公德心都不在此列。这说明为什么某国家的国民不重视环境、不强调公德、不强调的秩序。总之有钱便出国任性一下(咱们是强国嘛!),然后送子女出国、冚家移民。

国民教育在香港表面上是搁置了,其实却又披着普教中的皮暗渡陈仓。相熟网友的女儿升小一,七成小学都是普教中,令她十分苦恼。语言和思考是一致的,例如说广东话的香港人说话快捷、连带转数也快、有效率;说日文、用敬语的日本人说话温柔婉转却不直接,所以做事不跳步、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接近一套语言自然会接近那套语言背后的文化

小朋友接近普通话,自然会接近那套文化:他会喜欢看喜羊羊而不再是叮当、芝麻街;长大他会喜欢看央视电视剧而不是英文美剧、香港电视剧;老了他觉得在大街大巷播普通话喜气洋洋的歌再热跳也很好。行为品味都是承传,载体是语言。一点一滴,然后把你和我的一代、还有上一代的喜好行为习惯都去菁存芜。陈佐洱还说要去殖?在小学不是已经推行中吗?

近几年日本多了很多中国人开的餐馆,不过他们都喜欢叫自己作「台湾料理」或「香港酒楼」之类。我不希望他日在日本走进一间台湾料理店店员不会说广东话和英文只讲普通话然后说他从香港来、他是「香港人」之类。拜托,不要这样。不要消灭外国人对香港人的「刻板印象」:我们本是一个说广东话、中英兼擅、工作效率其高、长期受华洋文化浸淫而变得特别、能站国际舞台发光发亮的族群,而不是中国属下一个毫无特色只会唯唯诺诺说「Nǐ hǎo」的小喽啰

●Mayi,道地香港女生,先生为日本人,住过日本、英国、香港,育有一对子女,现为全职家庭主妇、兼职教书。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获奖学金到英国University Of Sussex修读语言学硕士,曾留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及庆应义塾大学,学习日语。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原文见「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ayi」网志。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