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万人「大肠癌」上身! 靠「一招」挽救8成存活率
▲大肠癌发生人数连续11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但随着筛检推动,死亡率已降7%。(图/达志示意图)
大肠癌发生人数连续11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国健署自民国99年开始推动筛检,根据台湾大学团队分析335万人年的癌症相关资料库,50-69岁符合大肠癌筛检的民众已降低大肠癌死亡率达7%,透过筛检发现的早期癌(0期、1期)可高达9成4,及时接受治疗的5年存活率高达8成5。
根据国健署最新癌症登记资料显示,大肠癌发生人数从民国95年开始攀升,从每10万人有37.4人,到民国105年每10万人有41.3人,每年约1万5千人罹患大肠癌,死亡人数约5千700多人。
台大医院内科部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李宜家表示,许多民众误以为只要肠胃道没有不适,也没有血便等症状,就不需做大肠癌筛检,但大肠癌初期通常无症状,等到症状出现时,病况往往相对复杂,也会影响生活品质。
▲台大医院内科部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李宜家。(图/记者赵于婷摄,下同)
李宜家说,透过粪便潜血检查,经过确诊后,可以降低10年后60%的大肠癌死亡率,粪便潜血确诊阳性,就要进一步做大肠镜检查,但不少民众因为怕检查会痛或是不想面对事实,迟迟拖着不做,甚至还有人反复测粪便潜血,一定要测到阴性,最后严重血便确诊大肠癌。他强调,粪便潜血阳性,一旦拖延后续检查治疗,就可能在3年内瘜肉恶化成大肠癌。
国健署署长王英伟也提到,实证证明粪便潜血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经由筛检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经切除后可以降低死亡率,但现阶段国人的筛检率为4成,其中男性大肠癌的筛检率还比女性低。
由于大肠癌多发生在50岁以后,国健署也提供50-74岁的民众每2年1次免费的「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只需要将「采便管」带回家,使用采便棒在粪便上来回沾几次放入专属的套管后,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约的医疗院所,就可进行粪便潜血检查,采便前不须限制饮食或使用灌肠,符合资格的民众可善加利用。
▲国健署提供50-74岁的民众每2年1次免费的「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