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南方》北美馆以台湾典藏为镜 照见冷战异域颜色

北美典藏研究展「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战视角全球南方」,自7月25日至10月25日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

本展由北美馆馆长林平作为总策展人,邀请客座展人高森信男,以其长期视觉文化研究的视角重新观看鲜少曝光的典藏作品。以北美馆为主轴,结合其他公立典藏机构的艺术收藏、历史物证或艺术人类学档案,回溯冷战时期迄今的历史,透过收藏系统书写所映照出来的叙事,逐步交织、建构台湾与全球南方互动的结构,借此讨论台湾与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地的关系,重新定义台湾于国际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上的历史蓝图

郭雪湖,台湾,〈大城遗迹(泰国)〉,1955,胶彩、纸,67 × 68公分,郭雪湖家族收藏,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台湾自日治时期已融入「全球南方」的体系,作为日本的南侵基地,曾为其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各类学科的研究重镇;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权转移进入国共冷战体制的抗衡,为强化与东南亚反共国家之间的联系,密切与东南亚华裔进行文化交流;1960年代起国际局势变化因应邦交国减少带来的困境,许多交流开始聚焦于拉丁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时至今日,和台湾维持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几乎来自「全球南方」。▲刘其伟,台湾,〈停泊在湄公河上的医务船(越战)〉,1967,水彩、纸,24 ×31公分,台北市立美术典藏。

北美馆馆长林平表示:「台湾所在的地理位置虽位于文明发展重心的北半球,却始终被视为边陲的南方,而台湾此种暧昧不明的处境,亦是暗藏在本展所欲处理的议题之内。『南方』影射了某一种特定却持续变化的想像;它不再单指地理方向或空间向度,它暗喻某种价值魅力,是主流之外的异域、等待探索与开发的地方。但这辞汇从美术馆的馆长视角出发,它杀出理性重围落点成为典藏库房『暗处』的隐喻。它是一个策展计划,但也同时意图指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博物馆日常的『秘密南方』。」

▲左:席德进,台湾,〈菲律宾渔夫〉,1975,油彩画布,101.5 ×76.0公分,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财团法人席德进基金会授权。右:石原紫山,日本,〈达鲁拉克的难民比岛作战从军纪念)〉,1943,胶彩、纸,178 × 75.7公分(×2),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本展包括北美馆典藏日治时期的战争画:由石原紫山(Ishihara Shisan)于1943年所绘之〈达鲁拉克的难民(比岛作战从军纪念)〉,艺术家以可可树、扶桑花等热带常见植物为背景描绘难民休憩的场景,画面中表现的异国风情战地主题形成对比;以及台湾重要艺术家如郭雪湖、马白水、刘其伟、席德进等人于冷战时期争前往东南亚的写生作品。北美馆于1985至2008年期间曾密切与拉丁美洲的邦交国进行艺术交流、1998年后透过举办台北双年展及对当代艺术的关注,或是早期偶然的接受外交捐赠等各种机缘,典藏许多足以反映当代艺术视角的「南方收藏」。此外,国立历史博物馆因长期推动国际华裔艺术家的交流,收藏东南亚国宝级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包括菲律宾艺术家洪救国(Ang Kiukok)、新加坡艺术家钟泗滨(Cheong Soo Pieng)、刘抗(Liu Kang)及陈文希(Chen Wen Hsi)之作,将首次于北美馆呈现。

刘抗,新加坡,〈江从山间过〉,1983,油彩、蔗板,78 × 104 cm,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态度

买艺术、玩设计、听课程,成为<疯设计会员>,美学素养立刻Level Up!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类报导?加入<line好友>,带您欣赏更多精彩创意!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