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杀不死只能靠1招对付 医:中毒1天就恐多重器官衰竭

台北市远百信义「宝林茶室」素食餐厅爆发疑似食物中毒案。(图/陈君玮摄)

北市「宝林茶室」出现疑似食物中毒案,已2死2命危,传出祸首可能是「米酵菌酸」,对此,毒物科医师表示,米、椰子发酵制品,可能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毒素,此毒素无色、无味、耐高温,用闻的、吃的、看的、煮的,都无法辨别或破坏,但它有一个特性,就是易在PH值7的中性环境下滋生,若可在相关食品制程中加醋或柠檬汁,以酸来抑制毒素滋生。

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颜宗海表示,米或椰子所做的发酵食物,若发酵过程不当,有可能产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此菌可能再洐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种非常毒的毒素,依国外报告,可让中毒者在1天之内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在40%至100%间。

颜宗海表示,「米酵菌酸」主要是作用在人类粒腺体,粒腺体是哺乳类动物产生能量的来源,人吃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拉肚子、腹痛等肠胃症状,也因为太毒,中毒者也可能合并肝、肾等多种器官衰竭,「也许在1天内,且是1毫克的量就会导致死亡。」

颜宗海说,「米酵菌酸」毒素无色、无味、耐高温,民众无法借由闻的、看的、吃的或是以高温烹调来查觉或破坏它,在大陆、非洲、印尼都曾传出有「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医界现对「米酵菌酸」也没有解毒剂,只能采取支持性疗法,例如中毒者若休克就打强心剂,若是不能呼吸就为他插管。

颜宗海说,新加坡官方对民众有进行防止「米酵菌酸」中毒卫教宣传,当中提到在摄氏温度22到33度与PH值为7的中性环境中,Burkholderia gladioli菌容易滋生,并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建议在米与椰子发酵制品制程中,加入柠檬汁、醋等酸性物质,来抑制Burkholderia gladioli菌繁殖与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颜宗海也强调,「宝林茶室」事件,祸首是否为「米酵菌酸」?还有待主管机关做疫调与厘清。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官网曾宣导,当中指大陆与印尼曾发生米酵菌酸严重食物中毒,相关食物包括黑木耳、发酵椰子或粟米产品,这些食物均有可能在不当的制作过程及贮存情况下受到污染。

米酵菌酸由Burkholderia gladioli产生,这种细菌在土壤及植物中无处不在,最理想温度约为摄氏26度。米酵菌酸耐热且冲洗不去。米酵菌酸中毒的病人可能出现腹痛及呕吐等病征。情况严重者可引致肝功能异常,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