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纸侨批万重山

汕头是个美丽的侨乡市花凤凰木夏季盛开时花朵灿如红霞,动人心扉。走进汕头侨批文物馆,仰读一件件侨批,感受到心灵的震撼,那是“家书抵万金”的潸然之泪,那是“千里共婵娟”的沛然之情。海邦乡音,叮咛复叮咛,真是纸短情长,镂心刻骨。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汇寄到国内的汇款及家书,是信、汇合一的特殊的邮传载体,不仅仅是沟通亲情的纽带,内容亦极丰富,涉及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商贸等种种信息。侨批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侨批档案纯粹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文献档案,但它的人文情韵醇厚、感人、催人泪下。

汕头自唐、宋时,即是海上贸易的重要出海港湾。自1860年起,汕头在西方列强高压下被迫开埠。汕头农田瘠薄,人口增长,汕头人开始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谋生打拼。侨批中的字字句句,有桑梓之思,有血中之泪。移民心怀赡养眷属和致富还乡之愿,但因其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只能出卖廉价劳力,备受歧视,备尝艰辛。侨批就是一部“番客”的打拼史、辛酸史

有一封侨批,内夹的笺纸上用毛笔写了一个大大的“难”字,蕴含着出洋谋生人多少艰辛?左侧是一首七言诗:“迢递家乡去路迟,断肠暮暮与朝朝。风光梓里成虚梦,惆怅何时始得消”,字里行间对故乡亲人思念嘘拂而来!

还有一封侨批,居然写了3000多字,那渖渖墨迹,倾诉着何等切肤思乡之情和骨肉眷恋?侨批中有无数的词汇是“凭君一语报平安”的“平安”,那是批中触目可见的对家乡亲人的叩问、萦系,字字深情,以慰亲人的引颈思念。

在无数侨批飞过重洋峻岭时,背后还有海内外无数人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

“批脚”,是不该遗忘的一群人。19世纪30年代,为适应不断激增的侨批递送,潮汕地区开始出现批局以及银号、商号承办的侨批行业。批局雇佣侨批派送员(批脚),将侨批送达千家万户。“批脚”们家境贫寒,每天要行脚百里,无论风雨交加和酷日暴晒,遇山而上,遇河而渡,每次要分送上百封侨批。而“批脚”的酬劳极少。

但是,尽管“批脚”们度日艰辛,多少年来,却从未发生过侵吞批款遗失侨批,没有一次,这是怎样的奇迹啊!侨批业和“批脚”们的立业之本是“诚信”,正是这份诚信,让每一封侨批,每一笔款项,历经千辛万苦,分毫未损地送到翘首以盼的游子亲人手中

甚至有一家几代人从事侨批派送,汕头澄海区隆都镇堤兜村潘得敖家,从祖父、父亲到他三兄弟,三代“批脚”,皆服务于1906年开业的大型批局潘合利银信局潘家兄弟回忆:送批时,汇款与信件包在潮汕特有的水布里,紧紧缠在腰间。后改为布袋背负,从早至夜,完全靠双腿,送到百里之外的侨眷手中,再将眷属回批送回批局,再由批局发往泰国、新加坡、越南。祖孙三代,风雨无阻,按时送收。微薄的报酬不曾改变三代人对诚信的执著坚守,他们传递的不可计数的批信无一件遗失。

汕头还出过一个女“批脚”庄雪卿。做木工的丈夫本是送批人,但后来批局规定送批人不能从事两种工作,为补贴家用,庄雪卿担负起了丈夫的工作。她送批一丝不苟,与亲人多年失联传到国内的侨批,也能千方百计寻觅到家属,因此极受侨眷信赖。她赶上了好时光,批局由银行统一管理后,“批脚”也成为银行职工。庄雪卿学会了骑自行车,再也不用双脚行走送侨汇了。1982年她从银行退休,安享晚年。

除了送批人,还有写批人,也非常值得崇敬。写批人也将诚信立为宗旨。如潮汕地区如雷贯耳的“写批洪”洪铭通,为侨眷写回批达50余年。他写回批,边听口述边撰写,行文通俗易懂,那充溢着俚语乡音的白话文,无不使海外游子倍感亲切。人们都愿找他写回批,因为“写批洪”就是一道忠厚诚信的金字招牌。他淡利轻财,生人问资费,总是一声“随送”。很多为寻觅异国亲人者,将信寄附他人回批中,洪铭通概不收取资费。他还立有“四不写”规矩,有辱国格、装穷叫苦者等四类概不为其写回批。改革开放后,不少华侨回国探亲,还会到樟林元通街去探望洪铭通,感谢他写的回批使游子终生铭记温情

“批脚”、写批人的笃诚守信,侨眷和家乡父老用相濡以沫的温情来回报。“批脚”夜里回不去,他们会挽留住宿,吃完早饭再上路。

令人感动的是,侨批不仅仅是桑梓之思、亲情眷恋的信物,还洋溢着家国之情和肝胆大义。抗战中的侨批,常可见印有“抗战必胜”“还我河山”等标语,表达出海外游子与家乡亲人互相鼓励的信念。潮籍旅泰青年侨领苏君谦等三人,为支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捐出国币200元。不同寻常纸批,这是以“口批”(寄批人与批局口头约定)交泰国增顺批局,再交最可信任的“批脚”,凭代号与密码到汕头联号银庄取款,几经转送,最终安全到达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接到执款后,为示尊重,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联名给苏君谦等三人写“回批”,对其爱国热忱“殊堪钦敬”,盼望他们在泰国“鼓励彼方青年前来(抗大)学习抗日知识”。

十多万件侨批,每一件都有凄怆的、温馨的、浓烈的、深沉的故事。自20世纪70年代,侨批统一由中国银行管理后,侨批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侨批成为遥远的历史遗迹,留下温情的记忆。(朱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