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版复制」让壁画走向家庭 老墙土混麻丝+糯米汁

永乐宫壁画。 (图/新华社

本报讯

《对弈图》《捶丸图》《售鱼图》……在李冰工作室里,一幅幅复制的山西广胜寺元代壁画让记者大开眼界。这些壁画经过他的复制后,正由寺庙走进千家万户。今年44岁的李冰对壁画的热爱要追溯到13岁学画画时。从老师那里听到永乐宫壁画的名字后,有一天下着雪,他从运城家里出发,坐上大巴只身一人去了60公里外的永乐宫。「当时一下子吓傻了!满墙高大的人物活灵活现,其中一个‘蓝衣人’不知道什么神仙,石青色衣服非常漂亮,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李冰回忆说。永乐宫之行后,他对壁画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回到老家做了一把铁皮铲刀,找废弃的老房子墙皮,在上面画画。「当时就是觉得好玩,记得铲下来最大的墙皮有两张A4纸那么大。」一直学画画的李冰在1997年成立了怀冰艺术社,做艺术品印刷。2005年起,他开始做书画作品的高仿。当人们普遍用印表机喷绘做高仿时,他仍保留着珂罗版技术。「印表机快、精度高,但效果假。相比之下,珂罗版技术做出来的效果润,原汁原味。珂罗版技术并不复杂,因为成本高、产量低,所以用的人少。」李冰说。由于古代壁画的珍贵性,工作中李冰经常给客户做珂罗版印刷的壁画复制品。前两年,他和山西人民出版社合作制作了《中国历代绘画名作数位化教学资源库》,200幅作品中就涉及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而真正做泥版壁画,则出自一次偶然机会。他说,一个朋友开了一个茶社,思考着用什么别致的东西装饰一下,他就想到了泥版壁画。然而,第一次做并没有成功,挂起来后,两天时间泥块就掉了下来。「新土和新麦秸和出来的泥,易干裂、燥气重,颜色生硬不柔和,达不到旧的感觉。」李冰说。于是,他雇人四处找砖瓦窑土、老墙土茅草屋上的旧黑草,将它们混合,加入麻丝糯米汁、白芨桃胶等打泥版。然后往上覆一层珂罗版的壁画复制品,压紧、干透,一块泥版画就做成功了。「树脂结实,但是出来没那个味儿。桃胶是画国画时用的,白芨是拓碑时用的材料,我只是综合运用了一下咱们老祖宗传统知识罢了。」李冰说。为了做到「够味儿」,李冰还坚持用矿物质颜料复制。例如制作朱砂色,自己从药店买上朱砂,研磨到极细,加上桃胶和水,灌进一头开口竹筒里,放在锅上蒸,水干后,颜料就粘在了竹筒周围,上方三分之一是朱膘色,中间三分之一是朱砂色,最下面是渣子。目前,山西寺观壁画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不少作品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而且是全国仅见的孤例。其中,著名的壁画有永乐宫壁画、岩山寺壁画、广胜寺壁画等。今年,李冰的泥版画先后在山西省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亮相后,很快受到人们的喜爱,至今他已经制作了一百余幅泥版画,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之一。

「这个文创产品真是玩出来的。泥版画让古代壁画突破地域局限性,从不可移动变为可移动,以原汁原味的形式走进百姓生活,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李冰说。(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