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关系的指标
虐待关系的指标。(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心理学家梅乐妮.乔伊研究人际关系的议题多年,她发现,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努力维持它的稳定核心:安全感与连结感,也没有学到处理冲突与正向沟通的技巧,导致事与愿违。越想要有安全感的人,反而一直在破坏对方的安全感;越想要受到肯定的人,却一直在否定自己。
作者提出,相处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保持「坦然」,时时觉察自己的感受与想法,适时表达,才能与对方一同面对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中要保持权力平等,不要想展现控制欲,会这样做其实是因为自身的羞愧感太重、自信心不足,才会想要维持自己那虚假的安全感。
透过本书所提供的观念架构与工具,不只能重新修复破裂的感情,还能够找回久久失落的自己,勇敢显露出脆弱的一面,安慰长久以来声音被压抑的内在小孩。毕竟,关系就像身体一样,只要内外在的压力来源升高,免疫力就会降低,遇到一丁点小问题就会崩溃。
怎么知道自己正身陷虐待关系?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自己的感觉。讽刺的是,受虐者反而无法信任自己的感觉。下列几个问题有助于辨别情况:
*发生冲突时,我是否害怕被对方恐吓,身体和情绪都有畏惧的反应?
*对方有尊重我吗?
*对方愿意聆听我的想法、感觉和需求,并且认真看待问题吗?
*把自己的担忧提出来讨论后,最后对方话锋一转,焦点全放在我做错了什么。
*是不是经常有罪恶感?
*是不是过度注意彼此的关系,一直想找方法改善?
*心情是不是随着关系好坏而起起伏伏?
*对方难以取悦,我始终对于现状感到不安,很难有踏实的感觉。
*自信是否减低了?
*越来越难相信自己的体验与看法。
*冲突完两人和好之后,还是担心自己又会说错话。
*发生冲突后,对方是否负起责任,确实自我检讨,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问题?
*我希望对方负起伤害我的责任,但他反而羞辱我,抱怨我要求太多、意见太多。
*总是有口难言。
*我想挑战他的权威,对方却反控我想控制他。
*我感觉低人一等,在他面前抬不起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施虐者动不动就发脾气,但受虐者连抱怨的权利都没有。如果受虐者能察觉到自己的愤怒,就比较不会一再容忍对方的恶行恶状。为了让受虐者不生气,施虐者最常用的招数,就是让对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公平对待。受虐者一抱怨还会受到惩罚,使他不敢再多说一句。比方说公司的主管霸道又蛮横,你在会议上忍不住抱怨了一下,工作量分配不均,心里不太好受。这时老板却开始长篇大论,强调他为公司做了多少牺牲,员工又懒又不知感恩。讲到最后,老板觉得很失望、自己被糟蹋了,一言不发就离开会议室了,完全没有回应你的问题。事实上,老板向你传达的讯息是,有意见的员工一定会付出代价。
虐待关系一定会产生创伤,受虐者一定会经历某些「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
这些症状甚至在关系结束后也不会消退,它们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受虐的自然反应。理解这个道理,受虐者才有机会治愈。
请留意,如果有读者认为自己处在虐待关系,那么你们的互动方式已超过本书的讨论范围,最好的办法就是结束这段关系。如果你有人身安全上的疑虑,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寻求协助资源,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控制关系VS.慈爱关系
(本文摘自《关系免疫力》/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梅乐妮.乔伊(Melanie Joy)
心理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专长领域为人际关系、沟通与社会变迁。她的著作获奖无数,也是国际知名的演说家、训练师以及组织教练。她的工作成果获得世界各大媒体报导肯定,包括《纽约时报》、英国BBC、澳洲ABC电视台,更多讯息可详见www.melaniejoy.org/
【译者简介】
梁郁萍(第一至第六章)
淡江英文系毕。曾任职书店、软体中文化翻译、金融系统建置翻译。近年关注人权与政治议题,曾于台湾图博之友会举办图博音乐会、影展和文化节等活动。曾合译《第十四次的旅程:达赖喇嘛的心灵之旅》(台湾图博之友会出版)。目前担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迹解说员。
中正大学哲学所博士候选人,译有《逃避自由》(木马文化出版)、《当亚里斯多德遇上佛洛依德》(左岸文化出版)。
《关系免疫力》/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