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抗疫经验给未来的借鉴

这次抗疫经验给未来的借鉴(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类病毒对抗战。

从病毒出现到人祸蔓延,所激起的抗疫围堵战线,以及这场全球灾难可能的结局,

本书做了一段史诗般的科学纪实

剖析病毒发展、新冠趋势、政府行动世卫功能的第一本书

疫情当前,最大敌人不是病毒,是我们自己!

我们需要以备战般认真态度为全球大流行病做好准备。――比尔盖兹

在恐慌与疫情的年代下必读的启蒙好书。――英国Kirkus书评

中央研究院院士赖明诏、台大公卫学院院长郑守夏、泛科知识公司知识长郑国威 推荐

中研院生医所兼任研究员 何美乡 导读

【精彩书摘

第一个借鉴是:我们需要一个高层级且具权威性的体系,将各国与各个国际机构组织在一起,合作对抗疾病,如此一来不会再有人试图隐瞒令人忧心的疫情,众人从一开始就共同合作。在传染病原尚可围堵时,至少我们需要可以早期侦测到群聚个案监测系统—在更多地方设置像中国在 SARS 过后装设的电脑警示通报系统或类似系统,将是很棒的起步,尤其如果这些警示能够广为分享的话。稍后我们再来讨论可能的作法

此外,世界需要开始认真看待全球大流行的威胁科学家警告。新冠病毒就是一个大威胁。至于科学家,他们的警告会不会被认真看待永远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面对现实,以及政府是否清廉。但是我们至少能希望一般人更愿意把科学家的话听进去,因为新冠疫情已经告诉我们事实、证据和诚信有多重要,而非密而不宣、意识形态或痴心妄想。

理解新冠肺炎如何出现之后,第二章大致介绍了新兴病毒。截至一九六○年代,我们已经以社会繁荣和疫苗击败多数传染病,随后我们就从预防传染病所必须的公卫投入上撤资,即使一九八○年代爱滋病敲响警钟,一九九二年美国科学家预警将出现更多新病毒,以及到了二○○八年有证据支持人类从野生动物身上感染到人畜共同传染病的机率愈来愈高。世卫组织曾列出一份最令人忧心的病毒清单,包括冠状病毒和诸如伊波拉和立百病毒之类的可怕病原,我们可据以制造疫苖和诊断检测。但到目前为止,可派上用场者极少。

我说新冠肺炎是一场原本不应该发生的全球大流行。其实从一九九二年开始,科学家就不断提出愈来愈多有关全球大流行风险的警示。但怎么会一方面警告说某件事将会发生,然后又说它不应该发生呢?

道理很简单,这就是警示的目的。我们对于警示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而且警示已经不少了。一九九五年我写过一则报导,主题是:「我们承受得起不去追踪致命病毒的风险吗?」内容则是有关在中非爆发伊波拉疫情之后,世卫组织用来监测新兴传染病的一个计划;不过世卫会员国当时没有核准足够的计划经费。(原注6)我们原本有可能做得更好吗? 我们当然有可能把监测和因应系统都做得更好。一九九五年之后,各国对于这类系统的资助意愿提高了一些,但仍嫌不足。

第二个借鉴是:现在就必须改善监测和因应系统,首先大幅增加新兴传染病的监测,第二是投资对抗已知威胁性病原的药物研发、疫苗和诊断技术。千万别因为冠状病毒肆虐就忽略了立百病毒及其他病原,尤其是立百病毒。

冠状病毒被世卫列入优先提防的病毒清单,原因是十七年前冠状病毒家族搞得天下大乱。这可是一大警示了。我们在第三章看到爆发冠状病毒疫情的三个响炮:SARS、 MERS、SADS。各国显然没有学到SARS 带来的两大教训:保护医护人员,以及出现新的传染威胁时要立即告知全世界。二○○三年至今,我们对于疫情通报已经有所进展,但还不够,看看中国怎么处理新冠疫情的。我们对抗病毒的方法也一直受到资本主义的问题所左右。即使出现各种警讯,我们依然没有开发出任何冠状病毒疗法,因为在SARS 被终结之后,这样的疗法显然没有巿场。不求获利而谋公共利益的药物生产方式可能会再次出现,而且这么做正是时候。

(本文摘自《世纪病毒COVID-19》/商周出版)

【作者简介】

黛博拉•麦肯齐Debora MacKenzie

国际知名战疫记者。担任《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及其他相关平台记者超过三十年,主要报导领域为新兴传染病。

新冠肺炎爆发之初,麦肯齐是警告疫情可能会进入全球大流行规模的先驱吹哨者之一。从SARS到狂犬病,从伊波拉、爱滋病到流感,麦肯齐都站在抗疫第一线,将疫病从何而来、如何散播、人类该怎么防御的资讯带给全球读者。除了传染性疾病,对于社会科学与国际组织的发展亦卓有专业分析。

二○一○年获得美国微生物学公共事务奖,也曾获颁英国科学作家协会作家奖。从事记者工作前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

译者简介】

谢佩妏╱清大外文所毕,专职译者。译有《为了活下去》、《时光的皱折》、《橡胶帝国》等书。

黄薇菁辅仁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德逊分校动物学硕士。

《世纪病毒COVID-19》/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