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真的会死人!医险救山友数次曝「惨痛教训」:我也遇过

王士豪接受《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访,说自己曾经也遇过山难,卡在山上3天才获救。(图/记者谢承恩摄)

记者谢承恩/专访

飞车下撤途中,队友醒来说他拉肚子了,裤子都是大便,但我知道那根本不是拉肚子,是高海拔肺水肿、陷入昏迷而大小便失禁…当时才发现『爬山真的会死人!』」拥有10年急诊科经验的王士豪医师,同时也是爬山20年的山友,忆起在山上生死交关的那一夜仍心有余悸。

爱山成痴的他,当初就读医学系大二迷上登山、大四当上登山社社长,毕业退伍后更协助朋友带学弟妹到雪山进行「雪地训练」,他晚队伍一天上山,才抵达2km处的七卡山庄,发现早些出发的朋友因身体不适,逾千一天晚上从海拔3600公尺的黑森林下撤到海拔2480公尺的七卡山庄,整个人虚弱无力正在休息,并开始出现疑似高海拔肺水肿的征兆。

▲王士豪就读医学系就常常跟登山社爬山,其中一次遇到好友高山差点丧命。(图/王士豪医师提供)

在高山发生急性高山症,甚至出现高海拔肺水肿或高海拔脑水肿,很可能短时间就会夺命,更是登高山最不愿碰到的事情。王士豪说,当人爬升到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高山症,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虚弱、呕吐、睡眠困难等症状,严重还会意识不清楚、喘不过气、昏迷等脑水肿与肺水肿症状。高山症可透过事前依照专业医师建议服用药物来预防。

当时他看到队友整个人脸色发紫,呼吸声很吵杂,几乎陷入昏迷。「当时我没有带血氧机,只得把身上的药给他吃,随后对外求援,把他背下山。」王士豪一连开车驶过南山部落、四季,车上的友人从昏迷到逐渐清醒。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刚刚好像拉肚子了。」

▲遇到高山肺水肿,很有可能会在短短6小时内就丧命,队友的经历让他冲击很大。(图/王士豪医师提供)

只见队友的裤子上沾了大便,车上弥漫一股臭味,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根本不是拉肚子,而是人因严重高海拔肺水肿接近死亡,整个人大小便失禁。当下的情况很危急,若不紧急处置,患者很可能会在6小时内快速死亡。

「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当时才知道『爬山是会死人的!』」队友幸运捡回一命,让王士豪记忆犹新,更觉得性命宝贵,他悠悠说到,山难受困的经验他也有过一次。当时爱山成痴、疯爬百岳的他,怎么也没想过有天可能困在山上。

时间发生在大四,他与友校登山社共5人前往奇莱东棱攀爬,不料气象预报失准,原本干冷的天气,却一夜之间降下2公尺大雪,将路迹全部淹没,让队伍进退两难。「当时锋面很冷,原本要走7天,结果第2天晚上就碰到降雪,之后连续两、三天天气都很不好,回程会经过断崖根本没办法走。」

当时队伍里头5人全都有登山向导资格,经验丰富,无奈预报失准,为要保住性命,众人决定撤回奇莱北峰,并固守营地、对外求援。王士豪说,当时队伍该有的保暖装备食物全部都有,渴了就融外面的雪,用瓦斯加热喝,但山顶的气温还是很冷,帐篷外零下20度,睡袋内接近零下,他跟队友还苦中作乐,拿着食物问说,「你要放在睡袋冷藏?还是放在户外冷冻?」

当时晚上睡觉的时候,大伙儿呼出的水气让帐篷拉链都结霜,必须不时抠除冰霜,他跟队友不时天人交战,「气象预报说再隔两三天就会放晴,要不要再走?」后来冷静讨论后,决定不要冲动、保存体力,不要想太多,原地等候直升机救援,才是安全回家的路。

▲王士豪与空军救护队S-70C海鸥直升机,一起送加压舱上马博,护送一行人到马布谷

终于等到求救后第三天清晨,救援单位透过广播电台转达,直升机半小时后起飞,一行人接获通知后,手脚快速10分钟收完帐篷,5人登上直升机松了口气。「我们发生山难,并不是队友不舒服或受伤,而是一行人被恶劣天气困在山上,直到海鸥直升机把大伙接下山,受困危机才顺利解除。」

王士豪热爱爬山,大学时期就完成70座百岳,这2次经验却深深烙印心中,毕业后他到林口长庚医院马偕医院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担任急诊主治医师,历经10年扎实的急诊科生涯,没想到在担任登山随队医师时,又遇到一件差点束手无策的事情。

当时晚上七点多在嘉明湖避难山屋,有位原住民高山协作员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发紫等肺水肿情形,血氧饱和度只有百分之40几,他一连使用氧气、针剂、药物治疗,血氧浓度依旧低迷,对方疲倦虚弱、直呼想睡觉,「通常病危的人这样说,就代表他快要死掉了,这时候千万不能让他睡着,睡着就救不回来了。」

眼看这名青年体重100多公斤,背下山有困难,等白天直升机来至少还要12小时。王士豪灵机一动,使用山庄内的「携带型加压袋」进行救治,只花4小时血氧浓度终于恢复8、90%,最后在山友护送下,病患自己走路下山。

他说,有经过加压舱训练的人员,协助患者躺进携带型加压袋内,再密封起来加压充气,就能十分钟内达到降低海拔1500公尺的效果,等到症状舒缓后,把握2~4小时赶紧下撤就医,便可保住性命。

▲患者躺进携带型加压袋内,再密封起来加压充气,就能舒缓急性高山症不适。(图/记者严云岑摄)

王士豪发现,面对急性高山症患者,即使在山上有专业医师、护理师、药物,仍可能回天乏术,但如果有了加压舱,对严重高山症病人就会是一丝生机,甚至比现场有医人员护更重要,不只如此,救援时间比直升机更快速,耗掉的救援费用也少了数十倍。

「当时我明白『高山医学研究』是值得做,是可以救人的!」于是他在2014年到2016年间远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高海拔医学研究中心进修,返台自己创业成立健康顾问公司,并开设高山医学门诊为民众提供咨询及用药规划。

▲受行政院的邀请参加开放山林「向山致敬」记者会担任现场专家顾问,并投入公益活动

王士豪同时担任台湾野外地区紧急救护协会理事长,投入高山公益活动,执行「加压舱计划」,号召山友背加压舱上到台湾近40多间山屋及高海拔旅游据点,其余约60个则发放到各搜队队及供教育训练之用,到目前为止已经救了将近20多个人,人数仍持续增加。

虽有加压舱以备不时之需、关键时刻救人一命,但事前的准备与衡量自身体力更重要!王士豪有感于近几年疫情让民众无法出国,许多人改疯爬山、挑战单攻,因未做足准备,使山难事故频传。「爬山是很好的活动,可以放空舒压、看看风景,但千万不要忘记登山就是脱离舒适圈、脱离都市安全环境,在山里是很危险!」

他提醒,除了该有的体力之外,还得备齐登山鞋、登山杖、毛帽衣服等装备,事前掌握天气行程、找好伙伴、好的向导带你去,「只要做好功课,再危险的山都变得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