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搭Clubhouse热潮 却恐让安全陷于威胁!以下「七种」威胁型态你知道吗?

徐子涵/开放知识基金会台湾代表

春节前在 Clubhouse 办了一场谈「数据被看光光」的事,来了不少有趣的人。

这几天 Stanford 那边由 Alex Stamos 领军很快出了一份报告,初步把资料如何跑的尝试说明。

这样的报告并不是难到在台湾没有团队会做,难的是即时而且给予比较在科学上站住脚的说明。

▲Clubhouse。(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Clubhouse 横空出世给了很多人一个警惕,若由广义的安全面向来看,显然很有台湾可以引以为据而讨论的范畴

第一种是个人层面的安全,第二种是团体之间的通讯安全。

这两种安全层面都还算容易描述。

大部分来自台湾今年才加入的使用者,只要有人能多做说明,都能将对这些安全问题有比较好的认知。

第三种则是落在个人层面,但和公私份际有关的安全考量

第四种则是易地而处,把自己转换成单位、机关或是企业的经营者

比如说,员工公务之际使用 Clubhouse 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行政院针对公务机关使用资通讯产品规定:公务用之资通讯产品不得使用大陆厂牌,且不得安装非公务用软体。(图/路透

行政院的公务员只是中午吃饭的时间把 Clubhouse 当成是背景音乐来听,要如何使用才没有违反行政院资安处日前的规定?

跨国公司董事管理阶层(比如说半导体),在过年收到简讯邀请加入 Clubhouse。

不做多想直接尝鲜,把通讯录全部上传给 Clubhouse 一份,以方便确认认识的朋友是否已注册此服务 — 这种行为对于公司的经营,会不会埋下什么无法预期的风险地雷

第五种我们姑且可以说是自2016年「科技冷战2.0」和「贸易战」在国际之间引起的各种讨论后续。

这一部分也很复杂,但要讨论的课题离一般 Clubhouse 的使用者非常之远。

▲Clubhouse全球爆红,也引发人们思考美国资本市场中国公司之间的互动。(图/CFP)

比如说,美国资本市场是怎么服务中国公司?Clubhouse 使用中国公司的技术解决方案所造成各种难以估算风险的挑战,我(无论是资本市场里的哪一个环节)要如何看待?

第六种是第五种加上「国家安全」的考量。

第七种则是,这种巧秒结合社群媒体社交图谱 (social graph),个人声纹的服务,未来不会只有一家,显然会在各地引起爆炸性的模仿。

▲面对越来越多型态传播议题,或许台湾市场的「监理者」该想想如何反应。(图/翻摄自Facebook/NCC)

那么在百花齐放的网路世界,这种「威胁型态」的安全,未来各个国家有什么治理、管理、监理的机制需要预先思考的?

或许就别说其他国家了,就说台湾这个市场的监理者 (regulator),要如何反应?

当然还有第八种和第九种,不过新年开工,七种威胁型态就够刺激了。

当然,我们也把主题由「安全」置换为「机会」或是「挑战」,但这部分谈的人非常之多,不用我献丑。

热门点阅》

开箱Clubhouse!你我的「邀请码」、「开房间」仅成他人「阶级强化」养分

澳洲杠脸书》赖祥蔚/科技巨擘为内容付费 未来主流趋势

► 澳洲杠脸书》杨智杰/澳洲为何强制FB和Google与媒体谈判

●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作者「Medium」,原标题为「Clubhouse 的安全威胁型态」,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