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首创超低色温光 可降罹癌风险
▲灯光学问大。(图/取自「Earth Hour 地球一小时」影片画面)
许多人喜欢在睡觉时开灯,而照明光源有高色温和低色温的分别,入夜后如果使用高色温光源,将影响褪黑激素分泌,除了引起失眠、生理失序之外,甚至可能致癌;清华大学材料工程学系教授周卓𪸩5日发表「超低色温OLED光源」的研究成果,指出超低色温可以降低罹癌风险,改善夜间照明。
「超低色温OLED光源」计划主持人周卓𪸩表示,科技界向来致力研发更新、更亮的「白光」,却不知入夜照射白光会对人、动物和生态有负面影响。他强调,白天适合用高色温、蓝光多的白光,但入夜则不适合使用高色温或含高度蓝光的光源,以免致癌,「超低色温OLED光源」偏红,给人温暖的感觉,是呼应医界的强烈呼吁,也就是入夜后不要照射明亮的白光或蓝光。
「超低色温OLED光源」是清大与工研院合作,向经济部申请1800万元的计划成果,不会炫光、使用有机发光薄膜发光,是全球第一个发明低色温的光源,已获国际学术期刊审查通过,将在近期刊登,并由工研院协助试量产,之后再转由业界生产。工研院建议,政府应该立法强制市售灯具要标示色温。
周卓𪸩表示色温的单位是凯氏(Kelvin),一般白炽灯泡色温是2800K,萤光灯管色温是6500K,低色温光源是2000K以下,清大研发的低色温光源即在2000K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