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冲击》单骥/川普影响力仍在 美国将只谈没有中国的TPP?

单骥/国立中央大学终身荣誉教授、APIAA院士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协议,是亚太地区经济整合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其重要性在于,它是亚太各国自APEC成立后不久即开始酝酿且商议多年,尔今终于瓜熟蒂落,故有着长期、不可逆的特性。

更有甚者,在协定中,对成员国的关税,以减至零或二十年内减至零为主,以彰显签署协定的成员国家,大家在短期内,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决心,此点尤值重视。

▲ 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南韩总统文在寅出席2019年11月4日于泰国曼谷举办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峰会。(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川普单边主义 亚太另谋「经济自保

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心,但自从川普于2017年上任后,随即终止欧巴马总统长期努力的TPP协议,逼使日本另组CPTPP以求自保,但日本倡议的CPTPP又缺了中国(及韩国)这一大块经济版图,因此并不完整。

及至美国总统大选前,川普总统连任的声势一直甚高,再加以川普「美国第一」的单边政策,让亚太国家十分担心,就须另求「经济自保」之策;此时,以中国为首的一带一路,再加上日本,就如同及时雨般,提供了区域经济另一个可观的动力,因此,在一年前,亚太国家就达成共识,以今(2020)年年底为目标,完成签署,故现今RCEP的签署,实乃有水到渠成之势。

▲  亚太国家预计2020年底完成RCEP签署。(图/达志影像)

对于这样的国际经济情势变化,其值得重视的后续发展有四:

其一,若是川普仍能连任,他又将如何看待RCEP的签署与成立?或许,他会后悔当初一手毁掉TPP协议,让中国有机可趁,而能让RCEP成局?或许,他仍会冷面相对,并强调中国威胁论而不断地从中作梗?

上述的讨论,随着拜登的当选而已不再重要了;尔今,最重要的是,在拜登的政府下,他会如何看待RCEP?这里面有三种可能:

一、是美国重新把TPP协议再从冷灶中拿出来,让美国重新做庄,用以取代CPTPP,或「降格」地加入CPTPP。

二、是美国做件川普想都不会想的事:加入RCEP,若此,则美、中贸易战,就会如过眼云烟般,在多边的贸易架构下而消弭于无形。

三、是美国只谈没有中国的TPP,且不加入RCEP,在此一情况下,对美国是个小小国际经贸关系的修复,但对中国来说,这并不会撼动她在RCEP中领头羊的地位,或也是两强「各取所需」。

在上述三种可能性中,本文认为以第三种的可能性较大,若此,它将是修补而非重建。毕竟,川普的影响力仍在、美国百姓对中国的成见仍在。

无论如何,美国做为世界第一强国,要如何修补或是重建,主动权在她自己。

▲ 川普单边主义,促使亚太各国推动RCEP。(图/路透

其二,就中国来说,RCEP的签署,是其战略上的一大胜利。她的经济影响力,可借由中、日及中韩双边或中、日、韩三国多边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而强化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再者,其与周边国家经由RCEP的签订,当可再次地强化其内、外双循环中,特别是「外循环」经济机制的发挥。因此,对于其对抗美国政、经围堵的实力,当是一大增进。

此外,其亦可再以此做样板,对RCEP以外的其他区域推展,并复制经验。

其三,就印度而言,莫迪政府原参与RCEP的谈判,但最终退出,未能成局,这一点,或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川普及莫迪都担心这区域内的多边贸易协议,将会导致其国内产业外移,且会加速国内工作机会的流失,而严加拒绝。

此外,美印两国都是民主国家,其所随之而来的民粹主义,则是不分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而都盛行于美、印两国。展望未来,即使人气很强的莫迪,都无法扛得住这民粹主义强大的压力。故就长期而言,印度将会继续拒绝多边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而注定是:「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若就经济发展的观点而言,在未来的20年内,RCEP成员中最落后的国家,其与印度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都将会再拉大,一个古老的印度,或只能以其人口红利支持她经济发展上的动力。

与美国相较,印度同样地有加入RCEP或其他多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选择权,现今,错失了RCEP (如同英国退出欧盟般),将会是个对其不高明、且长期不利的不幸选择。

▲ 学者分析,印度错失加入RCEP的机会,是不利的选择 。(图/路透)

其四,就我台湾而言,我国因是资讯科技协定(ITA)成员,IT相关产品出口自成员国可享免关税。因此,就此一部分而言,RCEP的签订,对IT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影响小,但就IT相关产品以外的传产、石化、机械及农产品而言,就一定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恐都没有机会加入RCEP,为此,其长期对台湾产业的影响实不容小觑:

一、 是否会在南向政策的「加持」下,进一步地造成台湾上述产业的外移?

因为,产品关税的相对提高,会造成厂商生产优势的流失,我政府既以南向政策为主轴,就应提出在无法加入RCEP下,其能强化台湾本土产业竞争优势的可行南向策略,方为妥适。

二、 台湾截至2019年年底,自由贸易协议(FTA)的覆盖率只有11.8%,远低于韩国的72.5%,更低于印度的16.8%,这就台湾的产业及企业来说,就仿如双脚被捆绑下,与国外厂商进行一场长期且不公平马拉松竞赛,这对选择在台湾打拼的企业是极度不公平的,而其结果,很可能造成只有IT相关产品能独存的结果,这不但有「鸡蛋都放在同一篮子」的风险外,也必将在十年内,对台湾社会与经济造成严重的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冲击,绝不容我们轻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与上述美国及印度不同的是,这两个大国,都有自我选择是否要加入RCEP或其他区域性多边经贸组织的权力,而台湾没有。

现今,台湾选择的是:从台湾走到世界,再走世界走到中国大陆的这一条路。而这条路,迄今仍是条看不到尽头的黑夜与长路,台湾现所面对的严肃挑战在于,在这一连串长期性的经贸重击下,内外资企业仍愿意在台湾苦撑、长期打拼的又会有多少呢?

► 听Podcast掌握美选及国际局势Apple:https://apple.co/3ibJl8F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热门点阅》

►  RCEP冲击》刘大年/台湾应制造优势 切入供应链联盟体系

►  黄奎博/别被台美经济伙伴对话冲昏了头

►  拜登胜选》谢复生/选举人团维持两党制 避免过度政治僵局

►  拜登胜选》沈有忠/美国将对中国重启区域联防?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