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医学新应用 成医用AI与生医影像资料辅助判断心脏超音波功能达86%
▲成医沈孟儒院长(左)大力支持下,成医利用AI与生医影像资料辅助判断心脏超音波功能达86%。(图/记者林悦摄)
成大医院从完整的院内心脏血管影像系统中整理出数千笔心脏超音波资料,在心脏血管内科蔡惟全教授与资讯长蒋荣先教授的指导下,黄睦翔医师将人工智慧辅助判断心脏超音波心脏是否异常收缩的精准度提高到86%。
心脏血管内科教授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秉彦主任认为,即使是资深的临床心脏科医师,有时也要小心花上20-30分钟仔细判断。此项研究对于人员训练与辅助刚入门的医师或技术员,将相当有帮助。此研究在2019年中华民国心脏学会获得青年医师奖,黄睦翔医师也准备在今年巴黎的欧洲心脏学会上报告,为国争光。
随着资讯工程快速的演进,硬软体光速般的进步,智慧医疗与精准医学已是这一波医疗4.0变革中不可避免的医学挑战与改变主轴。心脏血管内科的研究只是其中之一。但面对冷冰冰的电脑,成大医院主要执行「生医大数据资料库」的刘秉彦主任表示,在门诊面对电脑荧幕上密密麻麻的电子病历资料,好像面对荧幕的时间太多了,感觉给病人温暖的眼神太少。
刘秉彦主任认为,在保留促进AI智慧医疗发展对病人疾病的医疗更有利的同时,透过医病共享决策的机制,让医师在准备说明的过程中能够投注更多的时间在对病人的思考上,让医疗仍保有、贴近人性,在「医院无墙化、生活智慧化」的目标下,一起暖化严峻的医病关系,重启精准少伤害的医疗走向。
有鉴于此,刘秉彦主任也邀集了神经内科专攻脑中风的的陈志弘主任、宋碧珊医师及心脏血管内科心律不整专家李柏增医师组成「脑心团队」,在资讯室协助下,挑出有”心房颤动”的一群高危险度产生急性脑中风的病患,资讯系统适时给予凝血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客观评估,让成大医院治疗比例提高了将近6成,给了病患更多的保障,也让医师多些时间来跟病患有讨论与分享治疗决策的时间。这样的资讯化辅助决策,在全国医策会2019年智慧医疗竞赛中获得评审团给予”标章”的荣耀。
刘秉彦主任指出,成大医院在新上任的沈孟儒院长的带领下,有感于AI智慧医疗的巨大挑战,鼓励许多科部的医师在忙碌的医疗工作之余,也投入临床需求的脑力激荡,与产业界人士相互合作,并由资讯人员先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来变革,包括心脏血管科、肿瘤学科、神经内科、放射肿瘤科、妇产学科、急诊科、重症内外科等,都有各自不同面相的主题在进行。
同时也与成功大学电资学院合作,今年度新生课程就有一堂由苏慧贞校长邀请这群充满热情理想、成大附设医院医疗团队所开立的「人工智慧与健康医疗」课程,鼓励校内年轻的跨领域整合,一起面对新的智慧医疗模式潮流及3年后的全国第一座银发族智慧医院而努力。
刘秉彦主任表示,未来成大医院将持续举办「智慧医疗研讨会」,8月24日成大医院将首次举办,将医疗、学术、产业界交叉融合,在交互阐述中得到共识与方向,才能更接地气,运用于实际,并期许有更多的人一起加入,一起打造无墙化的医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