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统 工研院展示偏乡可用精准医疗

工研院研发的「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统」,打破传统重量的限制,400g完全轻量可携。(图/工研院提供)

记者姚惠茹台北报导

工研院今天(29日)台湾医疗科技展中,展示18项从预防、精确诊断、到精准治疗的跨领域全方位医疗照护技术,其中的亮点技术「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连线检验,有助于偏乡重症医护使用。

2018台湾医疗科技展即日起到12月2日在南港展览馆登场,今年的工研专馆共发表18项「从头到脚」的医疗照护技术,涵盖放射肿瘤科内外科眼科、检验、医医美等领域,让医疗更精准、服务个人化。 工研院生医所所长林启万指出,工研院具备高阶医电与影像、再生医学研发与体外诊断、雏型品试制、检测服务、GMP试量产场域等研发能量;现在也积极结合台湾医疗服务与资通讯等软硬体技术优势,投入系统整合的创新,朝智慧化、精准化的医疗发展。

工研院这次展示的「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统」,主要就是因为过去超音波检测设备不但笨重且只能放置在医疗检验所中,增加检测限制,而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统,则是打破传统重量的限制,400g完全轻量可携,具64通道、且可更换不同频率的探头,与智慧手机连线后即可进行模式成像,让医护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可以广泛应用在内科妇产科、复健科,在偏乡与重症医护室,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最佳功效,未来将整合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肝脏疾病的定量分析,迈进智慧诊疗领域。

▲工研院研发全球首创多孔型、致密型两款「生物可降解膜片」高阶植入式医材,具有生物可分解与可承受手术强度特性。(图/工研院提供)

还有降低患者疼痛、避免组织沾黏感染的「多孔型与致密型生物可降解膜片」,主要是因应目前全球包括气胸恶性肋膜积水等肋膜疾病人口约50-100万人,传统皆以滑石粉器械摩擦方式进行胸肋膜沾黏手术,不但会引起患者剧烈疼痛,摩擦后产生的伤口组织液,也有极大风险导致组织沾黏与感染,而工研院研发全球首创的多孔型、致密型两款「生物可降解膜片」高阶植入式医材,具有生物可分解与可承受手术强度的特性,多孔型可以微创方式应用于胸肋膜沾黏手术,不但避免患者剧烈疼痛、防止肺叶再次坍塌,也避免伤口感染与组织沾黏风险,现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以及工研院看准医美商机,所研发的「影像导引超音波溶脂系统」,除了能以非侵入性的高能超音波进行溶脂治疗,以热能使胶原蛋白收缩、形成拉皮效果,并可让医师在施行手术时,透过影像掌握皮下脂肪状况,借此调整超音波探头聚焦深度,针对不同脂肪层来溶脂,目前已与瑞传科技签订先期技术授权。

最后则是再生医学利器的「细胞试量产平台」,主要是许多慢性疾病随着老化而增加,像阿兹海默症骨关节退化、黄斑部病变、摄护腺肥大等,导致医疗照护支出负担提升,这个技术不但研发高效增殖人类间质干细胞血清培养基调配出让细胞生长又大又壮的黄金比例,近年来又研发了让细胞稳定成长、大量繁殖的细胞反应器,可繁殖品质稳定、数量足够的细胞,因此如今已成功应用在20多例临床宠物案例,成功让毛小孩重新趴趴走,未来可望应用于人体,抢攻2020年全世界再生医学市场2兆元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