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日提不起勁出門 你是心累還是身體累?談「工作倦怠」的3傷害與2成因
示意图/ingimage
Stefanie在行销公司担任业务部门主管五年,近半年开始反复感受到疲倦、提不起劲出门,面对工作上管理员工和自身绩效表现越发感到没兴趣和无热情,虽然深知自己能力可担任该职位,但仍不时怀疑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对于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感到迷惘…朋友回馈Stefanie这些状况可能与工作倦怠有关,建议她可以针对困扰来进行心理治疗。
什么是工作倦怠Burn-out呢?
「工作倦怠」一词第一次出现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当人在职场上过度专注于事件时,累积身体和精神压力,产生无力、不安、忧郁、愤怒或丧失欲望等状况。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职业倦怠这种职场现象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是一种长期无法成功克服工作压力所导致的症状。
当然,上述这些关于职业倦怠的说明并非正式疾病的名称,但足以显示出倦怠的发生可能引起生理、心理相关的耗损与伤害。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后将职业倦怠分成三种:
1.情绪耗竭:
低落、焦虑、对工作失去热情、习惯性疲倦、难以集中精神等,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倦怠表现,其他生理指标像是:失眠、免疫力下降、体力变差等情形。
2.去个人化:
与他人主动保持距离、抗拒社交、与他人互动经常以消极、冷漠、嘲讽、愤怒等负面态度来因应。
3.个人成就感降低:
找不到工作意义、对工作项目提不起劲、反复对自我表现和能力有负向评价。
上述三种情形上班族偶尔会用玩笑式地话语来表达,如「上班等下班」、「想当薪水小偷」等,或是不时向他人劝说「没有开心或不辛苦的工作」等话语,但想提醒大家:工作不开心并非是正常状态,而是职业倦怠中最容易被觉察到的样貌,了解职业倦怠的原因,提早预防,并找专业人士协助梳理感受、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工作环境:
从工作环境中可以分成工作内容和职场人际;
工作内容:工作量、高压与否、工时长短、工作项目困难度、与个人职业兴趣/期待相符程度等。
职场人际:包含主管风格、同事相处、是否有团队支持等。
都可能导致成就感或无力感的累积,进而产生职场倦怠。
2.个人人格特质或认知模式:
如何避免倦怠?如何面对倦怠?-定期的自我照顾是非常重要的。
1.加入休闲和自我肯定
面对工作的困难,我们习惯投入大量的身心资源来因应,因为「持续前进」的行为和感觉,能让工作表现获得某个程度上的发展,但也使我们忽略「休息」的重要性!定期停下来、刻意安排休息,不一定数天,它可以是数分钟或一天的某个时间,如看一本非工作相关的书、一部自己喜爱的电影、一杯爱喝的饮料、旅游等,并且在休息完后思考当前工作的期待和目标是否需要调整,一个暂停能让我们修复身心和调整工作投入的时刻。
2.在心理治疗中探索与梳理
在职场中势必会有压力的产生,压力出现时我们可能会产生低落、焦虑迷惘,心理治疗可以协助我们去觉察和列出自己感到耗能的事件,并且借由调整倦怠的认知和情绪反应,进而去贴近和认识自我需求,对自我和工作有全新的体验和理解,降低进入倦怠的可能。此外,当面对倦怠感来袭时,心理师也能够陪伴你一起调整对于工作转换的可能性、调整当前工作期待和目标,来协助打开面对困难的空间,找出不同以往的因应方式。
生活当中本来就充满许多挑战与压力,当工作占据我们生活绝大部分、并且引起身心压力时,能够暂停一下来休息与思考,透过自身或专业人士协助的力量来厘清目前工作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导出明确方向,以助于未来生涯发展与身心健康。
本文出自看见心理「面对工作,你是身体累还是心累了吗?- 浅谈工作倦怠」,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