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法令规范少 戴英祥:保险理赔困难度高

产险公会理事长戴英祥表示,食安法令一定要尽速补强规范保险才有依据进行理赔,否则照目前制度来看,要理赔困难度较高。

记者林洁玲台北报导

近年来食安问题频频爆发,从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到2013年的毒淀粉事件,以及黑心油事件,影响民众对于台湾食品安全的信心。加上食品业投保责任险仅1~2成,产险公会理事长戴英祥表示,法令一定要尽速补强规范,保险才有依据进行理赔,否则照目前制度来看,要理赔困难度较高。

戴英祥指出,以之前的塑化剂、或是本次的黑心油事件来看,其判定理赔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认知问题」,他强调,不像是一般便当或是食品中毒等事件发生的「立即性」,该类事件属于「渐进式」的伤害,加上其所牵涉的厂商太多,一般消费者很难去分辨究竟是食用哪些品牌而造成伤害,保险的范围难以界定,因此求偿也无法相当明确。

戴英祥强调,在近几年爆出的食安问题就可窥知,台湾的食品安全责任险的确是需要尽速补强,「保险是建立在法令制度上的保障」,因此需要政府明确制定法令。同时,他也认为,责任险主要是针对意外,非明知故犯的行为条件下所成立的保险,若产商是有意的放置有害物质就另当别论,就不是在保险的范围内。

戴英祥进一步说明,产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总体来说,整体投保产品的下限大约为一千万元,也就是年度事故总额,换句话说,很多大公司产品责任险仅约千万元,政府对厂商强制投保产品责任险的执行力不足,厂商投保产品责任险额度太低,保障有限,政府应强制制定法令规则,保险发展才有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