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清大臣上书「不戒烟者处死」──未酬邦国中兴之59(朱伟岳)

林则徐故居可见许多吸食鸦片工具与当年抽大烟照片,当年中国就败在这鸦片上。(陈志东摄)

鸦片在明朝时就在中国出现,或称为乌香、阿芙蓉,原是南洋诸国呈献天朝的贡品,市镇亦有现货卖出,海关列入药材项下征税,与自菲律宾传入之烟草混合后吸食,价值几与黄金相等,因为吸食时及吸食后,太香太爽快了。葡萄牙人居澳门后,输入渐渐增加。

前述与烟草混合吸食法,在公元17世纪60年代传到福建和广东,吸食的方式改进为直接就着灯火烧化鸦片,并用一根竹管(称烟枪或烟筒)就其烟吸食,吸食鸦片迅速成为有闲阶层的一种时尚,甚至连穷人也沾上这种习惯。

鸦片烟有很神奇的麻醉或麻痹效应,身体一般的不适现象,吸上一口鸦片烟,会觉得如霍然而愈,精神百倍;鸦片容易上瘾,一旦上瘾以后,为了要买鸦片,造成很多人倾家荡产。「嘉庆初(公元1796年左右)食者甚少,不20年(嘉庆末,公元1820左右),蔓延天下,自士大夫以致贩夫走卒,群而趋之,靡而不返」。

清嘉庆末时期的的烟民,主要是一些富家子弟,但这吸烟爽风逐渐扩散到政府官吏、商人、文人、妇女、仆役、兵丁,乃至僧尼与道士等;在公元1838(清道光18)年时,广东和福建的烟馆比比皆是,有点像现在台北或上海的咖啡馆,得风气之先也。

在十八世纪30~90年代(清乾隆时期),英国商人已发现鸦片在中国大有销路,遂全力经营。公元1773(清乾隆38)年,英国人取代葡萄牙人成为鸦片贸易的领头羊,仝年,英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获得种植鸦片的垄断权──由孟加拉国掌管,成为从播种到在加尔各答出卖成品的一条龙作业;请注意来华的马戛尔尼特使,前文就提到过他做过孟加拉国的长官,故其获选来华,必然负有以鸦片贸易平衡英国逆差的任务。

英东印度公司获得印度鸦片的专卖权后,乃鼓励栽种,管辖鸦片的运输和销售;当时中国每年进口鸦片4千余箱,渐增至6千余箱,每箱售价自140银两上涨至350银两。鸦片贸易的丰厚利润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外国商人,当时的英国商号「怡和洋行」、「宝顺洋行」是最主要的鸦片贸易商,鸦片贸易扭转了英国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

当时英国主要外销品的毛织品,输往中国销售有限,卖到印度倒受欢迎,因之英国把工业化生产后的毛织品,卖到印度后赚到的钱,转购鸦片后输往中国,以暴利所得,复垄断了中国的茶叶产品,输返英国及欧洲。所以鸦片贸易,像是银钱放大器,把英国的金钱,放大了许多倍。

鸦片烟是很容易上瘾的毒品,颇难戒绝,华夏的爽客们因毒瘾发作而非要抽鸦片不可,岂非成了英国的铁打雇主恩公。但鸦片的货源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所独占,利益太过庞大,自令其他英商眼红;经英国商家一再争吵反映,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独占权取销了,于是蜂涌出更多的英商把鸦片走私到广州;一位英国鸦片商人泰勒(不知是否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的老祖)说:「鸦片像黄金一样,我能在任何时候卖掉它。」

当鸦片之害渐为清廷上下认清,道光皇帝正一个头两个大之际,大臣们主张严禁和主张重税渐禁的各有其理,道光皇帝一时难决。道光18(公元1838)年6月,鸿胪寺卿(相当于宫廷兼礼宾部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其奏折内容节录如下:

「吸食既久,则食必应时,谓之上瘾,废时失业,相依为命;甚者气弱中干,面灰齿黑,明知其害而不能已!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故自道光3年至11(公元1823~1831)年,岁漏银1千800万两。自11年至14(公元1831~1834)年,岁漏银至2千余万两。自14年(公元1834)至今,渐漏至3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这位大领导黄爵滋部长,一定是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在说话。

黄爵滋接着提出「重治吸食」的严禁政策,内容概要为:「给予烟民一年时间戒烟,逾期不戒烟者处死。本人处死以外,其子孙不得参加科举,剥夺政治权利;并发动百姓互相监督和举报,知情不报者法办。」

这可是道地的严刑峻法了,道光帝来了个民主办法,交令各省督抚讨论,但督抚们多未敢公开地反对黄爵滋,指称这办法太过激烈,认为吸食者尚只害自己,而贩卖者才是祸首害了更多人,故认贩卖之罪应重于吸食之罪。其中湖广总督林则徐,不仅赞成黄爵滋的主张,还接纳其他督抚惩办卖烟者的意见,进言道光帝力主严禁严办: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