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中国崛起不是争霸 是民族复兴(衣冠城)

(图/达志影像

美国国会正在审议「2021战略竞争法案」以抗衡中国。针对美国审议「战略竞争法案」,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月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方致力于同美方发展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同时将继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他也敦促美方端正心态,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最后,他还质问美国:「有关法案通篇拿中国说事,以中国为对手,难道美国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竞争中打败中国吗?」

这不是中国大陆第一次表示不与美国对抗,不愿意落入「修昔底陷阱」。这是中国大陆示弱的缓兵之计还是北京从数千年中国历史出发所培养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定力?大陆质问美国的问题,反过来,中美竞争是为了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新霸主吗?如果不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又是什么?

中国目前的整体实力远不如美国,这是事实,不与美国争霸的说词自然容易会被认为是退缩遮羞的遁词。可是如果这样理解中国可能误读中国的发展路径严重者还会引火上身。对美国而言,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是新兴强权的崛起,难免与既有霸权争胜,终将必有一战,这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可是对中国而言,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不是透过与既存霸权斗争的胜出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是回首中国历史长河中,经过百余年的衰落贫弱,重新奋起的回归。

中国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很长一段就是雄踞东亚的强权,经济、文化、技术都是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所以中国现在走的不是新兴强权的大国崛起,而是古老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这个伟大复兴对中国人来说不是眼下的霸权之争,而是放眼中国千年历史的座标中,这代中国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交代甚至比较。

可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具体目标为何?根据中国历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民生富足。中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GDP世界第一,宋朝时更高达世界GDP的6成,从画家描绘的「清明上河图」可窥见北宋京城汴梁的富裕。具体目标就是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国境安全。中国以农立国,对于周边不适于农耕的地区没有扩张的野心,于是在北边修筑长城以抵御游牧民族入侵。所以消除边患,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完整,是检验国力的基本标准。

第三,文明秩序。中国既不是帝国也不是民族国家,而是所谓文明型国家。中国是基于文明认同共同组建的共同体,所以可以在长期分裂后重新建立统一的政治实体,不会像许多历史上的帝国一旦崩溃就很难重组,也不会像民族国家以血缘、语言、宗教为认同的唯一标准。中国统治者合法性就来自于中华文明秩序的维护与伸张。

第四,王道天下体系。具体作法即中国传统朝贡体系。从现代西发利亚国际体系来看似乎不平等,但是中国作为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与军事强权,中国与周边地区是透过册封确立外交关系与交往对象,维持国际秩序,排难解纷,济弱扶倾;中国透过货品朝贡与接待使臣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若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可以视为一种集体安全与经贸体系。现在中国当然不会,其他国家也不愿恢复朝贡体系,但是这种结合经贸与安全的国际关系思维仍然可以见诸于中国的外交政策

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中国有很清晰的战略目标,没有独霸武林号令天下的野心,也没有失去领导地位的焦虑,所以不需「言必称美国」,处处以美国为假想敌。中国的对手是自己,更具体说,是这个传统文明如何重建她与现代社会、全球体系的关系。这个文明古国在短短不到半世纪的时间快速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后工业时代,从区域强权进入全球利益的主要参与者,她将面对实力的充实与确保、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整合、人类文明的冲突与创新、国际秩序的重建与调整,这些巨大的挑战才是中国最大的对手。

(作者为大学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