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男鼠蹊部长红疹 竟是被「壁虱」偷袭咬出莱姆病
疾病管制署今(25)公布首例境外移入莱姆病确定病例,为53岁瑞典籍男性,个案自8月初起出现疲倦、膝关节疼痛情形,并于8月17日至诊所就医,隔天因症状未改善且鼠蹊部出现红斑前往医院就医,经检验确认感染「莱姆病」,依据个案自述,研判是在瑞典家中遭壁虱咬伤感染。
莱姆病是一种借由被感染的蜱(俗称壁虱)叮咬而传播的人畜共通传染病,不会人传人,在自然界中,蜱主要寄生在野外的鼠类身上,人类会因为被感染的蜱叮咬而遭到感染。莱姆病潜伏期为3至32 天,70%至80%感染者会出现游走性红斑,感染初期会有头痛、发烧、淋巴腺肿大、肌肉疼痛、喉咙痛、颈部僵硬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若没经过妥适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心脏或神经系统异常。
▲莱姆病是伯氏疏螺旋体所引起的人畜共通传染病,是经由被感染的蜱(俗称壁虱)所叮咬而感染。(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疾管署表示,个案经常往返台湾及瑞典,于7月18日至8月14日潜伏期间曾返回瑞典,并自述曾于瑞典家中遭壁虱抓咬伤。其他家人身上虽曾发现壁虱,但未被咬伤。此外,个案7月底曾至当地某牧场旅游,但未接触牛只。依据个案潜伏期间活动史,及莱姆病盛行地区研判感染地为瑞典。
自2007年迄今,我国莱姆病确定病例数共11例,均为境外移入病例;无死亡病例。2007至2015年确定病例多为本国籍(6例)与美国籍(4例),感染国家以美国7例最多,其次为丹麦、英国及德国各1例;今年首例境外移入个案为瑞典籍,感染国家亦为瑞典。
疾管署呼吁,民众到流行地区或野外踏青应作好防护措施,请着浅色长袖衣裤、手套及长靴等保护性衣物,并将裤管扎入袜内,并于皮肤裸露处涂抹卫福部核可的防蚊虫药剂;返家前应检查是否遭蜱叮咬或附着,并尽快沐浴及换洗衣物;如发现遭硬蜱叮咬,应尽速用镊子夹住蜱的口器,小心将蜱摘除,避免其口器断裂残留于体内,并立刻用肥皂冲洗叮咬处,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