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贷款谣言满天飞!金管会主委顾立雄 3点驳斥传言「逻辑不对」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图/行政院提供)

记者吴静君台北报导

因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政府推出一连串的纾困贷款,包含各部会的纾困贷款、公股银自有资金的纾困贷款、央行也掏出2000亿元中小企业融通方案,其中有1000亿元提供小规模营业人纾困。但是近期市场传言不断,包含许多借款人「为贷而贷」、「公股银行业绩定KPI」、 「资金排挤,真正需要纾困的人反而贷不到」。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今(1)日在行政院「1988疑难杂症回答part2-融资篇」记者会上三点说明,反驳外界谣言

一,对于外界指称银行为达到纾困贷业绩「为贷而贷」,顾立雄指出,这个逻辑不对,他表示,会去申请的营业人肯定是有相关需求,而且经过评分、银行和信基金的审核才得以核贷,既然都是小规模营业人并且通过纾困审核,区分「比较需要纾困」的营业人和「比较不需纾困」的营业人,这样「逻辑不对」。

二,针对公股银定KPI之事,顾立雄说,公股银行并没有「惩罚」,既然没有惩罚就不算KPI,公股银多是以鼓励的方式行员提供真正需要帮助的企业、民众,同样金管会为金融监理机关,对于银行执行纾困贷款是奖励银行以专业效率方式执行。

三,资金排挤效应,有需求的企业、营业人贷不到款,这点也是不正确的。

顾立雄说,依据金管会统计,到2月底银行业存款余额达43.2兆元,放款余额则为32.1兆元,因此银行体系有充足资金,来因应纾困贷款的需求;而且央行的中小企易融通贷款2000亿元是央行自掏出来的资金,央行日前也表达了,如有需求还可以提高到4000亿元,到目前为止所申请的案件数,就目前核准的案件来看,纾困贷款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帮助民众、企业度过难关。

顾立雄额外补充,有些小规模营业人因为没有登记税籍,所以评分表上难达到标准,申请不到贷款,现在行政院已经放宽门槛,使得成立时间短、经验少的店家,也有机会可申请到贷款,所以小商店小摊贩赶快去申请税籍,即使未满1年,还是有机会可以取得纾困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