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仁爱路话古今 凡走过所留下的足迹
这一条美丽的绿带,在不能出国之际,能想像自己置身在法国巴黎的香榭大道上(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旅游经提供)
【旅游经 洪书瑱报导】
仁爱路在台北市的交通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台北市东西向重要干道之一,路中央还设置了公共汽車专用道。仁爱路在圆环以西属于西向单行道,以东则为双向道,仁爱圆环以西的西向单行道与南边的信义路东向单行道构成一个互补的单行道网。
仁爱路在台北交通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台北市东西向重要干道之一,设有公共汽车专用道 (图/旅游经)
仁爱路三段为100米宽的林荫大道,目前为台北市最宽敞的道路(图/旅游经)
(左)仁爱建国南路口一隅(照片来源:国家文化资料库);(右)仁爱建国南路口,原生种樟树生长茂盛,绿荫成林(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据说,仁爱圆环以东的地区,旧时是一座名为大湾的陂塘,陂塘的边界大约是以现在的安和路及延吉街为斜边所围成接近三角形的区域,以仁爱路为界,以北至忠孝东路的土地为陂心林家(林三胜公厅)所有,以南至和平东路一带则为林安泰家族(后来搬迁至新生公园的林安泰古厝)所有。
陂心林家选择在现址仁爱路上的富邦金融大楼盖三合院,还聘请当时福建知名的建筑师设计,石材及建材也都由福建运送来台,后经改建,成了雄伟的四合院大厝,称为「陂心厝」,直至民国60年左右,政府为了辟建仁爱路而将其拆除。林安泰古厝则于西元1827年建造完成,当时位在台北市的四维路,民国66年辟建敦化南路时,把林安泰古厝拆迁到滨江街现址,是台北市现存古宅中年代最久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屋。
在日治时代晚期,陂塘那一带的土地变成了烂泥田,只能种菱角;而这样的田园景色,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变迁,逐渐发展为繁华的都市景观。站在仁爱圆环,望着美轮美奂的摩天商办,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潮与人群,这繁华热闹的精华地段,实在让人难以想像,「这」曾有烂泥田的景象!
(左)仁爱路西起总统府前的景福门(照片来源:国家文化资料库);(右)东门额题景福门,是台北府城五城门中石作最为精致(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左)仁爱建国南路口旧时为中国广播电视公司所在地(照片来源:国家文化资料库识别号;(右)现已变身为高级住宅区(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左)台北市农会自1982年起开办建国日花市(照片来源:国家文化资料库识别号);(右)建国假日花市_平日为停车场使用,假日变身为花市(现因疫情暂停花市)(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左)仁爱路上知名老字号饭店(照片来源:国家文化资料库);(右)饭店前于1996年起新建完成台湾第一条捷运路线--捷运木栅线(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左)仁爱路四段上的台北市议会(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右)仁爱路终点迄于台北市政府(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采台电鱼木的枝条扦插繁殖而来,种植在仁爱圆环的四处绿岛上(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仁爱圆环虽然总是车水马龙,但却有绿意盎然的圆环景致,让人在停等红绿灯的时刻,与其他地方相比,真可说是一种享受!近来,围绕圆环的一圈凤凰木正要开始绽放了,而这圆环中,有4棵珍贵的树木──加罗林鱼木正逐渐在崭露头角,它们正是大有名气的台电鱼木的后代!这是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采取台电鱼木的枝条扦插繁殖而来,种植于仁爱圆环的四处绿岛上,因为树身不高,还不能像它的母株一样造成风潮,但每年4月金黄色花球绽放时,总能吸引路人驻足观赏,待时光持续加持,将成为爱花人朝圣的地点之一。
(左)1980年的仁爱路中央分隔岛,有成排路树及喷水池,宛如小型公园(照片来源:国家文化资料库);(右)仁爱路三段喷水池现况树荫(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左)仁爱路圆环是高玉树担任市长时兴建;(右)仁爱路圆环附近旧时为烂泥田,现今已变身为繁华热闹的精华地段(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这座台北市绿化程度最高的圆环,是高玉树担任市长时建筑的,由台湾工艺之父称号的著名台湾画家/工艺家-颜水龙所设计,这甚至曾为亚洲最大的道路圆环,若您是三四五六年级,或许您还记得圆环中心处曾设置有一座铜像!
(左)原位于仁爱圆环的于右任先生铜像(照片来源:国家文化料料库);(右)于右任先生铜像与墨宝碑刻,已搬迁至国父纪念馆(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左)国父纪念馆于1972年落成,2019年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照片来源:国家文化资料库);(右)国父纪念馆(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其实,圆环中心的铜像,是为纪念的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这座矗立于仁爱圆环30多年的铜像,台北市政府在86年为了整顿周边空间,而拟迁往位在基隆巿中正公园旁,纪念以于院长为名,当年的崇右企专(现崇右影艺科技大学校)。
由于事件经媒体报导,由2位台大教授发起,号召台北的书法团体及书法家们,希望铜像留存台北市内,以纪念于院长对于文学及书法的贡献。几经波折后寻觅到最佳落脚之处-国父纪念馆,因于院长曾追随国父革命,且该地已收藏其墨宝碑刻,经过与台北巿政府都巿发展局多次的协调,也获国父纪念馆的欢迎,并获得崇右企专谅解,最终于86年底,定案将铜像迁往国立国父纪念馆中山碑林园区,并于民国87年4月,于右任先生120岁诞辰当周迁建于国父纪念馆。
仁爱路的林荫大道,出自颜水龙的规划,有人说可能是以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以及香榭大道为构想所规划的。绿荫成林的仁爱路街道景致为台北都会增添了一种浪漫,也呈现出现代感外的惬意与舒适氛围;在步调紧凑的都会生活中,有机会不妨走进这条美丽的绿带,想像置身于法国巴黎的香榭大道上,欣赏穿透树梢撒落地面的阳光,聆听偶尔传来的蝉鸣鸟叫声,或许您正静静地回忆它的旧时过往?或许感受片刻的异国之情怀?亦或许想想自己或与朋友近日往来所感?不管在脑海想到些什么?也为自己留下一些思索的时间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