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和学历的反差

新石

这年头的年轻人真可怜!一流大学法律系的毕业,感觉被22k羞辱,到了国会殿堂,又因为对人不对事的言语批评风格惹祸。

年轻人看高不看低在这个社会并不是少见的事,只是到了这么一个就业市场的寒冬,因为学历高而摆谱摆架子,没办法屈就的话,叫人看到的就是一种态度问题

表达反媒体垄断的诉求没有错,可是待人基本礼貌还是要有,可不能像一些国会议员一样,质询像在骂人吵架,这样不好的示范拿来照单全收,这样的学生连基本的分辨能力都没有,难免叫人忧心?

讲「尊师重道太沈重,在这个社会上,这几个字会写的也没有几个人!不然学生也不会这么脱序!可是讽刺的是,一个学生在国会殿堂里大喇喇地就呛教育部长伪善、说谎,这样的学生表达情绪方式和部长委曲求全的态度,活脱就是教育现场的国会版,如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事件本身带给我们对于教育什么样的省思?因为是学生和教育部长之间的冲突,我还是觉得把它还原成教育事件,所以并不赞成用一种对人不对事的谩骂或政治理解来看,学生没有就事论事,纯粹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怒气,在那样的场合里面,的确是一个不恰当的行为,不过明眼人都知道吵架双方不可能一边错、一边对,一定是有一种触怒的言语或行为,有些人习惯用肢体动作、批评言语来表达怒气,就方式上来说是不恰当,可是就动机上来讲,实在有探讨的必要,不能将所有过错归在其中一方,有时甚至要去想想,另一方做了什么「举动」,导致这样的冲突发生。

不管有没有做错,有做总比没做好!这是我对于这群学生的看法,或许因为年轻有冲劲,在国会殿堂的表现过了头,可是年轻大学生因为反媒体垄断,走上街头抗争应该是一件值得鼓舞的,我们也都年轻过,面对政治社会的保守、专制和腐败勇敢站出来的,就是有独立勇气、不怕反对犯错的年轻人,如果连他们都不敢跳出来反对抗议,那我们这个社会还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改变的希望吗?

我参与过抗议万年国代的静坐,这样的制度因为一个集体的抗议风潮而倾倒,你不能想像这样的参与和改变,也曾抗议过对岸天安门事件,那是我们年轻时的热血,现在想起来也觉得真的曾经年轻过,参与并改变了一段重大的历史。

这个社会一直都有问题!一群既得利益者为了怕别人抢他们的既得利益,拼命地想方设法把社会资源紧紧抓住,连分享个一两滴出去都不愿意,然后他们拼了命想掌握媒体,让其他人只能用他们提供的「媒体眼镜」来看世界,然后他们不会告诉你们这世界发生了什么事,特别是他们利益相关的,像印尼最近的劳资冲突,资方愿意妥协到百分之三十几,而劳方还不满意的这件事!也不会告诉你在对岸中国对薪资是如何有弹性这类的新闻,因为资讯是最有利的武器,如果让人无知就能为所欲为,真的让人知道了真相那就再也控制不住,这其实和一些专制政府的想法很像,他们最怕知识份子,因为这些人会告诉民众真相,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知识份子住嘴,二二八和白色恐怖让知识份子掉脑袋文化大革命则是干脆让知识份子下放挖土掏粪,心里打的主意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倒觉得一些偶发的脱序事件不该模糊了焦点,政府在媒体这一个区块有没有尽到一个防范督导的责任?如何和这一群学生有一个良性的沟通?这是教育部长可以去了解的!不过这边显现的教育问题也不能放过,那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情绪表达或应对进退的相关问题,当我们的一流大学业生顶着高学历光环,说话谈吐、待人处世显不出该有的修养和格调,求职的第一件事就是嫌薪水少、被羞辱,有机会和教育部长当面沟通抗议理念却选择用发泄情绪的谩骂方式来对话,这不能怪其他人用「凭什么」这三个字来看待这票年轻人,可是年轻人的热情该不该抹灭?年轻人的态度该不该纠正?当我们的社会上仅剩的改革力量,目前只能看到这票年轻人眼神中的改革光芒,我们该怎么来看待他们?方式或许错误,但勇气、动机值得赞赏!这是我们身为一个比较年长的人,看待后进应有的厚道方式,不然他们那能从我们身上看到「尊师重道」的精神态度呢?因为「尊」不下去、也「重」不下去啊!

●作者新石,宜兰,国小教师。简介表示,这个世界应该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过文字写出来,只要大家相信这个闲居偶得的一点小小观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这个世界就会慢 慢改变,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变世界,至于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一个充满想像浪漫的读书人,似乎是嬉笑怒骂,却是虎啸龙吟,如果以诗来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亩间、前尘往事在眼前、风流潇洒不敢问、特立独行一片天!」。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