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防疫政策是否该调整?第一是「群体免疫」去妖魔化

陈敦源/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主治理、官僚政治、电子治理、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

如果像副总统一样清楚,这个新冠肺炎(COVID-19)的威胁不会在短时间消失,那我们目前导引民众天天看确诊人数起伏,又用这个数字来与其他国家打国际杯,在外交战场上强推竞赛型」疫情因应策略,是否应该要作一些调整

昨(21)天发觉周围的人每天像在看棒球中韩之战」一样的专注,又对所有影响中华队输赢的因素无情批评的态度,感觉上好像回到大众传播理论早期电视刚出来的「皮下注射」(hypodermic)年代,一看就high的景况,这样长期绷着不知台湾心理建康是否会受影响?

社会持续性风险 需要韧性因应

危机处理(crisis management)的教科书都会说,风险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实,而危机是短时间突发的重大问题

以目前态势看来,新冠肺炎爆发的当下,算是一个公共卫生危机。但是,随着疫苗的上市与效果的不确定,以及因为社会距离政策所引起的社会经济问题来看,人类对这种流行病所造成的危机,可能要改以面对社会持续性的「风险」来看待。

换句话说,早期爆发的时刻,政府该强调的是回应速度(speed),但是,如果要赢得长期战争,我们需要的是韧性(resilience)。

不能输的压力→忽略防疫实质目标

我们都知道,奥运田径场上,跑百米的选手需要爆发力,但是跑马拉松的选手需要耐力,想用爆发力来跑马拉松,当然不会是个好策略,我个人也感觉,台湾一开始疫情爆发时在回应速度上,的确胜过许多包括西方先进国家在内的防疫政策,也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但是当我们高中第一个学期就考了全校第一名的压力,并且已经到全年级各班去巡回宣传自己是怎么办到的之后,那种不能输的压力会让我们的心情每天随着考试成绩起伏,可能反而忽略政府防疫政策的实质目标是什么。

▲陈敦源指出,赢得长期战争需要的是「韧性」。(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提供)

正是因为前面的这些讨论,我真心认为政府应该要作下面几件事:

第一,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的概念去妖魔化。

明确告知民众那不是「佛系防疫」,而是所有防疫措施的终极目标,包括台湾。

但是台湾目前的策略路径,因为染病的人少,就更是依赖疫苗的研发,那就代表大家要习惯「半正常」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第二,将「疫苗开发」(vaccine development)的时间需求说明清楚,免得民众一听到甚么新药与疫苗新闻出来,就以为明天就会有救了。

药物与疫苗的开发,因为动辄影响大众的生命,它是政府管制政策当中最严格的一种类别,欲速则不达,因此必须有现实的期待。

第三,考虑提出「解封时间」(open up)的规划。

比方说,校园在甚么条件与状况下,可以停止「软封校」,或是订一个时程出来让大家知道,而不是就先封着再看。遥遥无期对于社会人心的折磨是最大的,不过,台湾防疫选择的路径,可能最无法提出时间表的一种。

最后,当危机延长成为日常风险,这转变的过程到底会是甚么景象呢?

或许大家可以回头检视一下当年823砲战发生后的状态,最惨烈的时间是1958年的8月到10月间,后来真正结束的时间是1979年中美建交时,期间双方在没有任何正式接触下形成有默契的「单打双不打」互动稳定状态达20多年,台湾还趁这敌对状态的时间,创造了经济奇迹

或许,我们在实质疫苗的等待上,可以维持一个乐观但是现实的期待,但是如何强化大家「心理上的强韧」,应该是政府政策形销接下来的重点。

热门点阅》

►  英国「佛系防疫」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避免二度发病 使爆发峰值扁平化

►  蓝弋丰/为何新冠病毒不是人造生化武器?设计者不会做这种找死的事

►  大卖场散装食物比宠物碗脏!请把上大卖场当作是上厕所

► 【法拍屋悲歌1】欠1万8祖厝被查封!屋主怨:法拍完才被买家通知

► 【法拍屋悲歌2】前台大教授:祖厝法拍4次 屋主却不知情!

► 【法拍屋悲歌3】户头有钱也没用!房屋还是被法拍 律师:帐户金额以送达当日为准

►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猫空论坛」脸书社团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