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是用何种标准来看待两岸议题?
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接受新华社等媒体专访时指「一个中国并不是问题」,引发讨论。他解释,一个中国的重点是内容,不是符号;两岸应在现有的政治基础上,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则,促进交流,增加善意,也让两岸人民可以追求一个更好的共同未来,这叫做「一五新观点」。他更提出两岸一家亲,讲出一些连马政府都未曾讲过的话,柯文哲为了台北市必须与大陆展开城市交流,对大陆释放善意,双城论坛是功能性也是目的性,也不见有民众反弹,民进党纷纷对此替柯缓颊,但面对亚投行参加问题,明明对台湾未来发展有好处,台湾方面也坚守尊严及立场,却引发外界反弹,民进党还大肆批评,这是甚么样的双重标准?难道柯文哲及民进党处理大陆问题就不是黑箱吗?人民对于民进党执政县市首长进行两岸交流就完全了解?对于柯文哲的谈话标准是如此的低?只听其言而不观其行?倘若如此台湾未来对于大陆交流及处理方式将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因人设事、因党设事。
姑不论听其言观其行,光是前倨后恭,外界对于两岸议题的处理,显然就有蓝绿不一样的标准,对于个人也有不同的容忍程度,蓝营或绿营人士今日若讲出像柯文哲这样的谈话及观点,试问还有政治空间吗?恐怕换来的是更多抗议的电话:马政府今日所面对的各项两岸议题,现在的民进党执政县市同样也会面临到,以后执政后更会面临到,考验只会越发严峻,形势及筹码只会对台湾更加不利,倘若台湾社会没有采取一致的标准来面对两岸议题,以反马、反国民党、反马政府来作为处理两岸议题的标准及依据,那么两岸问题的处理是很危险的,甚至会为台湾带来翻天地覆的变化及情感上的落差,恐怕只有绿营及柯p才免于被扣上出卖台湾的帽子,即使他们讲出一些连蓝营人士都说不出口的话,究竟言行如何一致?不仅大陆当局需要更仔细的判读,美方及台湾民众也必须仔细思考。
明明亚投行意向书对台湾未来发展有利,美方也知道状况,抗议民众还要如此,显然提出的对象有问题,如果换成柯p及民进党提出,其还会不会反弹?大家是否对于亚投行的参与有充分的了解?还只是逢中必反的再一例证;民进党人不断在言语上表达对于中国大陆的善意,也肯定两岸交流及发展的重要,但只要在面对两岸议题的关键时刻,总是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服贸、货贸、两岸监督条例、亚投行参与等议题通通都是如此,似乎把抗议的对象全都针对马政府,显现人民对马政府的不信任,但难道除马政府以外,通通都可以没有阻力顺利推动两岸议题吗?还是根本不想推动两岸任何议题?倘若如此,就期待民进党赶快执政,将两岸应当推动正确的事,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及攸关两岸民众利益的政策及方案赶紧推动,毕竟台湾不能再等下去,但情况好像又不是如此;反马与反中好像已经分不清楚了,夹杂恐惧及忧虑,人民真正关心两岸未来发展吗?这些核心问题若没想清楚,恐怕台湾尚未找出面对两岸议题的真正态度。
事实上,在有尊严的原则下,创造最大利益,是台湾加入亚投行的最重要考量,且参与亚投行符合整体利益,马政府将循两岸既有管道,向亚投行筹备组织递交参与意向书,表达参与亚投行的意愿。毕竟唯有成为创始会员,参与制定有关会员权利义务章程,才能确保台湾的权益。对此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换成是柯p及民进党,是否会在有限的时间提出意向书?恐怕也不无疑问。说穿了,马政府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以,都会遭受黑箱及出卖台湾的指责。
总之,人民已经养成习惯了,一时半刻也很难改变,马政府讲再多亚投行参与的必要性也无济于事,但台湾民众需要思考,我们对于两岸议题的处理究竟应当采取甚么样的标准及态度?如何看待不同政治人物间的言行?否则我们永远也找不到一套正确处理两岸议题的方法,而只能在抗议与冲突声中,突显朝野政治歧见及意识形态对立,纠葛在反马与反中情结中而找不到出路,这对台湾的未来及民众生活,难道有正面的助益吗?当我们面对不同层级的政治人物的言行,找不到一套公正客观的评判标准,那么台湾将永远原地踏步,这难道就是我们期待的未来吗?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