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路认证董事长 李荣琳掌舵 领台网度风暴

档案 台湾网路认证公司(TWCA)

台湾网路认证公司资本额仅2.5亿元,却在金融证券凭证领域拥有逾八成市占,更是国内最大的民间凭证发行机构,风光背后是险些遭到解散清算、经营困难的过往,20年风雨路走来,台网仍屹立在产业发展第一线上不曾倒下。

董事长李荣琳回顾那段过去,依旧感谢不同时期的伙伴,李荣琳认为,台网作为拥有公股色彩公正第三方存在,并不能单纯以做生意为主,更要担负起一些使命。

台网1999年成立初期时,主要股东包含台湾证券交易所、台湾集中保管所、财金资讯公司与关贸网路等公股企业,然而短短三年间,却将2.5亿元股本几乎烧光,更成为当时证交所转投资事业中亏损最严重、净值比最低的公司,改革刻不容缓。

李荣琳认为,草创初期因投入大量成本人力整合不同认证系统及维运,才致使营运成本偏高。因此整顿期间,由大股东台湾证券交易所在台网董事会主导营运改善计划进行全面改革,除朝缩小当时的经营规模,也与原来的竞争对手宏碁集团旗下的网际威信进行资本合作,当时负责网际威信台湾区营运的李荣琳也因缘际会接下台网总经理一职。

李荣琳表示,台网20几年都深耕在网路认证领域,网路认证具备交易不可否认与身分识别等两大功能,主要应用于资金调拨与证券网路下单,但在缺乏经济规模的情况下很难获利,在台网与网际威信进行整并后,首要目标就是转亏为盈。

台网将五年作为一个里程碑,前五年李荣琳一方面进行现况盘点,一方面运用台网过去累积的营运经验,将全球统一化的电子凭证标准「在地化」,并在当时定调出公司价值、客户需求、股东支持的三只脚,寻求未来发展规划与内部共识

相较当时2万张的银行凭证与50几万张的网路下单凭证,李荣琳感到骄傲的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台网签发出仍有效的凭证就高达870万张,用户数约450万人,企业数则为20万户左右,飞速的用户发展除了科技日新月异外,其实归功于台网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当时李荣琳发现台网徒有维运的能量,却缺乏研发实力,使用国外软体需付高额权利金,于是与股东达成共识,台网要完成自主技术的研发。后来花费三年时间,在2009年顺利完成自主系统开发,并陆续取得Web Trust、Web Trust for EV的标章,更成为国内首家将根凭证(root)放到浏览器(Browser)的业者

当技术自主化后,台网就像打通任督二脉,产品发展初期率先改善当时客户端的凭证问题,譬如券商客服人员几乎每天有两成的电话都在处理客户凭证到期、重领凭证等问题,台网将个人到企业,企业到第三方的认证服务流程优化后,不但解决券商困扰,在取得客户信赖同时,也打下发展基础。

台网运用现有资源,配合金管会2016年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策略白皮书」,主动成立身分识别中心,投入新蓝海商机。最初定调身分识别中心要多元化,包含自然人凭证、晶片金融卡、健保卡、金融凭证外,2018年与五大电信合作,使用双证件办理SIM卡行动数位的身分辨认,同时推行台湾行动身分识别(TW FidO)发展,运用原有的公开金钥基础架构(PKI)机制达成自然人凭证端的行动方案。

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台网的根基也已抓得牢实,不但成为国内的电子凭证发行龙头,根据证交所的合并财务报表显示,台网去年获利也突破5,000万元,相较整顿前的台网,如今大环境的挑战并未减少,步伐却已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