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轲德/法律人看法庭片─《你只欠我一个道歉》

▲《你只欠我一个道歉》两人冲突闹上法庭不罕见,但怎么升级成动荡国家的大事件黎巴嫩除了独特的历史背景,也有与台湾不同的法律规定,笔者带你了解评析。(图/翻摄网路

【以下略有剧透,请斟酌阅读,已尽可能以不描述剧情方式撰写。】

「过去的伤痛让我们身陷愤怒的泥沼中,我们谁都希望某人可以为这一切负责,甚至给我们交代,让我们不要再受这一切的折磨,至少至少⋯⋯给我一句道歉!」我在观赏黎巴嫩电影《你只欠我一个道歉》的时候,情感当中角色过往的悲惨过往所煽动,似乎就能听到他们在心中如此呐喊着⋯⋯

阵子经一些网路文章热门讨论,也让我收录在待看名单之中。我对中东地区的地理历史不熟,但黎巴嫩内战仍稍微有印象,关于黎巴嫩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渊源,建议大家稍微上网搜寻了解一下,否则对片中突如其来的政治议题可能会摸不着头绪

庭内情绪向外扩散 「要人致歉太难」

粗略地说,巴勒斯坦曾有大量难民迁徙至黎巴嫩,而后黎巴嫩的基督派及穆斯林派发生内战,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则在内战中加入黎巴嫩穆斯林派。片名的原文译名是「侮辱」,但中文片名却取自片中主角的主要诉求「我只希望他跟我道歉」。(身为律师,每次听到这诉求心中都不禁浮现「这场仗有得熬了」的想法,因为要人道歉实在太难。)

本片是法庭电影,唯一需要知道的法律规定有二:其一是伤害罪,其二是黎巴嫩《刑法》的特殊规定:「即使嫌犯逾越自卫的范畴,若被逼急到妨碍他的判断和自制,还是可能无罪。」相当于阻却违法事由的例外规定。

电影的呈现方式是以简单的事件作为开端,由黎巴嫩人Tony控告巴勒斯坦人Yasser的刑事诉讼法庭作为主要场景,观众可从旁观者乡民)的角度去看待这事件,除了能看到法庭内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参与审判的乡民把各自的偏见及仇恨扩散至外界,愤怒就此传染失控,最后法庭外也乱成一片,吵成国家内部族群对立的大事。而Tony的老婆尽管中间一度受到波及早产,但仍清楚认知到这场战争谁赢谁输根本没有意义,幸福的生活早就被这件事破坏殆尽。

台法律可回溯情境 但无法回溯记忆

法庭中,一审法官虽然未触及敏感的政治争议,但仍然有条理的将案件事实做出清楚的梳理,最后便将疑点导向「Tony到底说了什么,才会激怒对工作上特别会留意处理居民纷争的Yasser出拳以对?」然而,Tony自知理亏不回答,但Yasser竟也拒绝回答这个对他有利的事项,因此法官以事实不明的理由驳回Tony的诉讼,此举令Tony大为不满,怒骂法官而被轰出法庭。

接着,二审双方都委请律师,从各自的生活隐私溯源各自过往的苦难作为基础,并深入理解案件评析事理。其实这是相当有趣的一种安排,虽然可能不符合现实,但每个地方的法律都有其独特的地缘特质。台湾的法律或许可以回溯自案发当时的情境,但应无法回溯当事人的过往记忆去探讨合理性(而我国似乎没因为辱骂而用拳头「正当防卫」的案例,比起这个,似乎应该先解决「正当防卫绞杀窃贼」的合理性争议),然而,这样处理难道不行吗?或许如此处理,可能更能贴近你我对于道德的情感吧!

战争烙下历史伤痕 人民心结怎么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特别安排总统因为这件小事让社会动荡不安,特地亲自会面请求(其实是命令)两人和解,令Tony更加愤怒,总统最后失去耐心,甚至以「我是总统」为由希望能让两人乖乖就范,却被回以「你只是人民的公仆」。

这段可对比片中基督徒党部发言人受访时表示:「现实中的战争虽然在1990年就结束了,但人们心中的战争却依旧进行着,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和解。」接着在节目中对Tony喊话:「我知道你心中的苦,不过苦难不是个人所专属的。人不能活在过去任其宰割,唯有和解,才能走向未来。」心中的战争,并不能借由形式上和解而泯除,互相理解、共同救赎才是和解的真正方式。

其实这部片的可观察面向相当多,一时之间无法尽数描述,但也是我近年极力推荐的法庭电影。电影当中无论是双方最后是否有和解,或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我始终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会朝着真正和平的方向前进。

编按:《你只欠我一个道歉》为2017年上映电影,入围第74届威尼斯影展竞赛单元,并代表黎巴嫩角逐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也是黎巴嫩首部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唐吉轲德,执业律师,电影与美食观察家。本文转载自作者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